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感是什麼?
有人最初這樣的回答:
父母對孩子的決定尊重,但不強求父母對孩子的生活祝福,但不打擾,大膽放手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可父母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
“小別離”中,董文傑就是一個不分界限的父母,女兒考什麼高中、上什麼輔導班、什麼時候做作業、和什麼人交朋友,她都要插手,甚至偷看女兒的日記,亂翻女兒的東西
像董文傑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一項調查顯示,4898人中,有80.2%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被父母嚴重干涉
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這樣說:
幹嘛要關門?是不是又背著我們打遊戲?學跳舞有什麼用,好好學小文化課……
孩子長大了,他們又這樣說:
報這個專業,好找工作,瞎折騰什麼,創什麼業,好好當你的公務員,30歲了還沒有對象,趕明兒給我相親去……
他們沒有邊界的干涉孩子的一切,讓親子關係矛盾不斷,並且執著的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聽我們的准沒錯,我們生了你,養了你,你就得聽我們的,我們是你的爸媽,為什麼不能知道你的一切……
心理學大師,海林格說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而我們的父母於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最大的矛盾就是,父母毫無鬆懈的管孩子們的一切,又渴望孩子活出自己,這就是父母於孩子之間的矛盾所在
1.
父母對子女,人家干涉孩子在缺乏尊重下成長,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還記得曾轟動一時的朱雨辰事件麼?
我的同事和我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的……
僅僅看過兩期節目,朱雨辰媽媽的話就讓密不透風的壓抑感撲面而來
雖已年邁71,
還會無微不至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每天淩晨4點起床為兒子熬梨湯,能背著一口鍋,跟隨劇組,不吃辛勞為兒子做飯……
不僅僅生活上“體貼入微”,更是干涉兒子的工、,社交、甚至情感
這樣密不透風的愛,朱雨辰在節目中,是這樣說的:媽媽給的這種愛,壓力太大了,馬上40歲了他,因為媽媽干涉了他的感情,至今孑然一身,演藝事業也是不溫不火
媽媽對孩子的無微不至,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幸福,卻不想讓孩子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王梓恒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是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一文這樣説的:
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哪些事是別人的,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應該開始做的事情
這,也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
2 .
作者小霍丁.卡特說過: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留給我們的孩子,一是根,另一個是翅膀
“根”就是讓孩子有著根植于內心素養,而“翅膀”就是和孩子保持界限,對孩子放手,給予孩子在家的勇氣,支持他們的每一次決定
“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是因為你來,卻不是為了你而來,父母希望孩子人生幸福,快樂成長,不妨做到,不打聽孩子的“秘密”
尊重孩子的小世界,對孩子足夠的信任,不翻閱孩子的日記,不私拆孩子的信件
懂得和孩子平等相處
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與和你之間不是一種奴屬或絕對服從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的關係
永遠保持孩子的獨立
孩子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找什麼樣的人結婚,完全是孩子的自由,父母請不要橫加干涉
這世上,最好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最偉大的親情是一種適時的放手,做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保持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