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今年年初写的一篇心路历程,这也是第一篇为践行P.E.T.父母效能训练做的总结,现在看来仍觉得过程如此的艰辛,但又如此的美好……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早上第一次成功的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着我和儿子的分离焦虑问题,虽然只是一次的成功,但是对我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感觉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所以必须写下来这段血泪的经历进行自我总结并和大家分享。
其实去年2月份之前分离焦虑基本上没有困扰过我和儿子,在那之前我跟儿子的关系和安全感都建立的很好,也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分离。但是从去年2月份开始因为工作变动我一个人先从徐州搬到苏州来,然后跟他分开了差不多小半年的时间(半年中最长的分离时间是1个月没见面,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2周见一次,从8月份开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恢复朝夕相处的状态),再加上8月中旬儿子开始上幼儿园的适应班,之前的分离焦虑还没解决,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又接踵而至,还有由于我的工作地点离住的地方比较远,每天早上7点钟出门晚上7点钟才到家,偶尔还会拖班、周末加班,陪伴他的时间就变的非常有限,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他对我变得超级依恋,只要我在家就24小时贴身黏住,连上厕所也必须跟着我看着我,好像生怕我会消失,我完全不可能在他清醒的时候出门,只能趁他还在睡觉或者任他大哭满地打滚毅然出门,并且只要我在儿子就会对家里的其他人(爸爸还好,尤其爷爷奶奶)非常的排斥,在幼儿园里老师也经常打电话来说他不配合、不合群甚至出现打小朋友的现象。
面对儿子的这种状态,一方面我会觉得很心疼,所以尽可能的满足他的陪伴需求,另一方面我也变的很焦虑,总觉得很内疚又分身乏术,虽然已经尽自己所能去陪伴他,但是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所以慢慢的我的耐心也在一点点的耗尽,忍不住的烦躁和发脾气地时候越来越多,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绪之下,儿子的焦虑只能是愈演愈烈,我们彼此都进入到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儿子出生以后,我一直在吸收各种育儿知识,也参加了专业的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并且一直非常认同无条件养育的理念,真的很感谢这些长期以来的积累,让我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彻底的崩溃(虽然有一度感觉到了崩溃的边缘)。我知道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我们俩都进入了问题区,我们的需求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儿子的需求是妈妈可以时刻的陪伴,而我的需求是正常的上班和休息,亲子的时间可以恢复之前那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过程,现在看来就是“量”的积累过程。
首先我决定先调整自己,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焦虑,这其中有对孩子的内疚以及对自己当初决定的怀疑(是不是不换城市他就不会这样),有对自己没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带来的无力感(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在了工作上),有外界声音带来的干扰(尤其是儿子总是动手打人带来许多外界的负面声音),有对先生参与家庭活动过少的不满(先生的工作地点在太仓,每天早出晚归,另外由于北大MBA在读,周末都还要去北京上课)。
P.E.T.告诉我们,要接纳自己,要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和需求,要对自己的需求负责。所以我开始接纳自己的焦虑,我告诉自己焦虑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要因为自己焦虑就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好或者不对;接着我开始试着不让过去的既成的事实影响现在,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尽力而为,不勉强结果只注重过程;然后试着接纳孩子的状态,不给他贴标签,看到并听到他的需求,更多的用“我信息”传达内心真正的想法,尤其对于他打人这件事,不再用激烈的言辞和行动去处理,而是尽量的弱化情绪,更多的是去理解他打人背后想要表达的真实的意思(慢慢的我明白打人其实只是他不会处理和表达自己的一些情绪,比如难过、伤心、想念、不满等等),并给他做示范应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跟老公真诚的表达了我想要他更多参与家庭的想法,也带他一起参加了P.E.T.的分享会,我也倾听到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其实非常希想要更多的参与家庭活动,但是希望能够更多的被我鼓励和认可,并且在他的心目中我的情绪是第一位的,他很希望我能有轻松和愉快的状态),老公也为了更多的陪伴我们把剩下半年的选修课停掉了,这样就不用再每周末都往北京跑。慢慢的我心里的那根弦感觉没有那么紧了,整个人的状态也好了很多(其实工作状态一直很好,主要是在生活中的状态),这期间也非常得益于经常跟朋友和姐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不断的在用阅读和运动的方式滋养自己的身心。
自己的状态慢慢好了起来,接着我也开始着手调整和儿子的互动模式。之前我们俩相处的状态基本上就是儿子所有的活动都需要我来参与,讲故事,玩游戏,甚至他看动画片的时候都需要我坐在旁边陪着他,离开一下他就会一直叫“妈妈,妈妈”,吃饭的时候不让爷爷奶奶坐在饭桌上,睡觉的时候不让爸爸睡在床上,出去玩也是完全不跟其他小朋友互动,只跟我互动并且让我陪他玩,但是他跟爸爸或者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就完全不会这样,简直就像换了一个孩子,配合度非常高而且非常独立。首先我开始试着不要只去满足他对我的高需求,开始用“我信息”表达我自己的需求,比如他在看书的时候,我就会跟他说“妈妈也想看会儿书,你看你的书,妈妈看妈妈的书”;他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也还是会陪着他,但是我会在旁边互不干扰的做一点自己的事情,比如看书、画画或者写东西;增加一些爸爸或者爷爷奶奶和他独处的时候,这时候我尽量做到不干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需要出门的时候,提前告知并尝试跟他商量(通常要反复说很多次并且商量很久),有时候也需要讲好一些所谓的“条件”(通常都是买好吃的回来),并且一定履行承诺,建立良好的信任感;经常带他去公共场所玩,比如公园的游乐场或者室内的游乐场,鼓励他主动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发生冲突时也一定及时的制止他并且告诉和示范给他正确的方式(这期间真的很感谢遇到的大多数的小朋友的家长,自己家孩子被儿子施以武力都能够表示理解,也鼓励孩子继续跟儿子玩,当然也遇到过极少数的熊孩子和熊家长T_T,还要感谢老公的鼎力加盟,其实爸爸似乎更适合做那个带孩子玩的角色:P);为了让他更喜欢幼儿园,我也积极的参与家长助教活动,去幼儿园给孩子们讲《好饿的毛毛虫》,并给小朋友们带去了毛毛虫玩具,儿子对于这次活动非常的兴奋,到现在还经常让我在家里重现当天的情景。
当然所有的这些尝试不是一次就奏效的,都经历了从完全的不接受到慢慢的接受甚至偶尔还会有反复的过程,这期间非常考验我的耐心、耐力以及对于P.E.T.方法的贯彻执行的信心,但是坚持下来到现在看,这确实是有效能而且可以持续见效的方法,就像无条件养育中说的那样:这很难,但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去年年底,我接到了新的工作offer,其实当时工作状态非常好的我犹豫了很久是不是要接,权衡了好久最后还是选择去迎接新的挑战,这其中让我最心动的一点就是工作地点离家非常近,只要15分钟的车程,这样我每天能多出至少2个半小时的时间陪伴儿子,下午下班可以5点半就到家陪他一起吃晚饭。可能这两个半小时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多,但是我真的想跟大家分享,每天仅仅是多了这一点点的时间,我已经看到了超级明显的变化。
早上差别不大,因为基本上我起床的时候他还在睡觉,主要是下午下班以后到晚上睡觉前的时间。之前我七点才到家,儿子已经吃完了晚饭并且自己玩了很长时间,有时候爷爷奶奶会带出去玩,可能到八点多才回来,晚上基本上是九点半睡觉,这样每天实际上相处和互动的时间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现在我每天五点半到家,陪他一起吃晚饭,晚饭后会一起讲故事玩玩具,或者出去玩,然后爸爸七点多到家会加入到互动中来,然后一起洗漱准备睡觉,睡前讲故事或者在床上一起玩一玩,然后十点之前睡着。
到新公司报道的第一周,每天晚上五点半到家儿子都会非常的惊喜和开心,我告诉他妈妈以后每天晚上都会陪他吃晚饭;第二周的周末,我和老公约了设计公司给新房子量尺寸,然后看家具,接着又二人世界的小小的出行了一晚,儿子的反应没有那么的强烈,而且第二天我出门办事,爸爸在家里陪他,他也完全没有表现出抗拒,也没有阻止我出门。
就这样到了第三周,今天早上是这三周以来第一次我准备起床的时候他也醒了,我尝试着哄他睡着再起来未果,于是我跟他说:“妈妈要起来上班了”,一开始他还是像之前一样抗拒:“不要妈妈上班,我要妈妈抱我睡觉”,接着我又重复说了几遍,他还是抗拒并且说话开始带哭腔,这时候我没有选择忽视他的需求,而是紧紧的抱着他,尝试着用“第三法”来解决这个需求冲突(其实之前也尝试用过,但是从未奏效),我说:“妈妈现在要去上班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可是你还想妈妈陪你睡觉,还不想让妈妈走,那你想想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既让妈妈起床不迟到又能多陪你一会儿呢?”,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不哭了也不怎么抗拒了,接着我又说:“那你跟妈妈一起起床,然后妈妈陪你吃完早饭再去上班,这样可以吗?”,儿子还是没有说话,然后我又重复了一遍之前的提议,然后他缓缓的说:“好,妈妈陪我吃完饭再上班。”我真的觉得很惊喜,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情景(以前也出现过我还没起床他就醒了的状况,每次都是怎么说都没用并且哭闹不止,最后要么就是我强行出门,要么就是我在刷牙洗脸换衣服的时候,他哭着抱着我全程粘着我,最后哭累了再去跟奶奶睡觉,或者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拿出杀手锏给他看一会儿动画片),然而惊喜还没有停止,儿子很配合的穿好衣服起床,我去刷牙洗脸换衣服,他一直坐在餐桌上吃着早饭等我,然后我换好衣服走到餐桌旁,他说:“妈妈坐下陪我吃饭。”于是我坐下陪着他吃了早饭(其实也就只有不到10分钟而已),接着我拿了包换好鞋子,跟他说:“妈妈上班去啦,跟妈妈拜拜吧。” “妈妈拜拜。” 我就这样带着满心的惊喜出了门,“量”变终于产生了“质”的变化!
到这会儿我写完这些文字,还是觉得惊喜,总说要“静待花开”,原来真的看到了花开的时候是这种感觉!惊喜的同时也感动不已,为自己,为孩子,也为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这真的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我相信分离焦虑的问题并没有彻底的解决,但是我已经不再认为这是个问题了,就把它看做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我只要去接受和面对就好了;我也相信在未来的育儿道路上,一定还会遇到比这更“难搞”的状况,但是此刻的我充满了无所畏惧的信心,打好坚实的基础,相信再强烈的“地震”也不至于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变成一片废墟!
最后我想说,P.E.T.实践起来真的很难,但是做父母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做好社会人的角色,我们尚还需要去学习、考试,并且很多工作还需要“持证上岗”,而为了做好父母这个角色,我们凭什么不认真对待并全力以赴呢? 共勉!
Cady 2018年1月30日 夜
---------------------------
距离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半年,如今分离焦虑的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现在每天早上儿子基本上都会跟我一起起床(这也是第三法的调整,他想要跟我有更多相处的时间,我需要上班不迟到,调整以后就是他每天早上都会跟我一起起床),然后我们会一起洗漱、吃早饭,我每天出门上班或者随时出门办事都不再是问题,每次都可以非常愉快的跟儿子说再见,然后轻松的出门。5月份的时候,我去上海参加了P.E.T.为期一周的讲师班培训,这是继去年8月份以来第一次跟儿子分开这么久,在出行之前我提前好久开始跟他解释妈妈接下来会出去学习一周,会不能每天见到他,妈妈会很想念你,妈妈会每天用爸爸的手机跟你视频等等。临行前还受到讲师班里同学的启发,我用手机录制了音频信息,每天给他讲一个睡前故事并跟他说晚安,发送到爸爸的手机上,每天让爸爸在睡前放一个给他听。一周的学习回来后的第一天早上,又出现了分离焦虑的反复,他哭着不愿意让我去上班,我倾听了他的情绪,然后又跟他“第三法”,解决方案就是我陪他吃完早饭又陪了他比平时更长的时间才出门,放弃了坐班车而选择打车。后面几天我也都做好了早上要陪伴他更久的打算,但是也就只有第一天,后面的几天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我想这也许就是在“无问题区”的时候亲子关系银行里有足够多的“存款”带来的效果吧。
这小半年的时间,我一直有持续之前文章里提到的那些“功课”,也有持续的去运用P.E.T.的各种技巧增加沟通的效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的关注自己、滋养自己、爱自己,我深切的体会到只有首先有能力爱自己,才能真正的有能力去爱别人,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将这些爱给出去。
人生在世,关系伴随一生,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你能不能接纳你自己,你能不能欣赏你自己,你能不能善待你自己,你能不能爱你自己,所有的这些都将会影响着你的其他关系,所以,先好好的爱自己吧,然后你会发现,你会更爱你的孩子、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甚至是你看到的整个世界。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