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有了烦心事。
这个朋友是老大同学的妈妈,两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同班同学,因为孩子们走得近,故我们家长之间自然也熟络起来,成了朋友。中考后,同学上了油一,我们市一。
朋友很注重孩子的学习,在中考成绩尚未出来时就提前租了房子(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准备陪读。
谁知,孩子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月考,考砸了,到底和期望值相差多少,我不得而知。
朋友为孩子的成绩差点崩溃,据她说,已经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了,失眠,焦虑。
她借来了高考填报志愿的书,说是要重新规划孩子的选科问题。之前准备选偏理科的科目,但,现如今,数理化科科不及格,或许不是学理科的料。要研究一下选文的可能性。
同为家长,我也一样焦虑。但我感觉我的焦虑程度赶不上她。主要原因是我没有陪读。
陪读的成本有多高?作为我这样一个普通家庭自然是承担不起的。
不算其他的,光是三年的学区房房租就让我望而却步。一年近三万,三年八万八,不含水电气暖物业费等等。仅房子一项就需要花费十几万。更不用说其他的时间成本。只是方便了孩子上学。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她原来上班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到,现在开车需要近二十分钟。方便了孩子,累了自己。
我们家庭实际情况让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让孩子住宿,每两周回家一趟。我们之间的联系仅靠等待,等老大随心而欲的电话,等他想打才打,想不打就不打的电话。对于他的学习,我爱莫能助,全凭自觉。
当我得知孩子的班级排名依然和以前初中时在班级里的排名差不多时,我觉得孩子是进步的,毕竟一中都是中考筛选过的孩子,而初中是义务教育,参差不齐。
当我的期待值降低时,就没有如朋友那样的焦虑,她的孩子在初中时代上着各种辅导班,或许初入高中尚未完全适应,再加上家长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要求和期望值都会提高,孩子压力自然也变大。
陪读还是因人而异吧,在我的认知中,陪读除了能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饮食以外,别的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了。早上五点多起床赶着去学校,晚上十点多下晚自习回家,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呢?即时想插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