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种痛哭的经历也许不一定人人有。但午夜梦回,总会有一些说不出的情愫,感慨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未来还有多大的可能?
回想自己的职业路径,七七八八做了很多职业,图书信息管理员、外贸、销售代表,猎头顾问、花店老板。
其中猎头顾问这个角色时间最长,前后加起来有7年时间,这7年有在两家猎头公司上班,两家猎头公司同属于创业型公司,我也是第一批员工。
第一家公司老板每天激情满满,长于销售,规章制度朝令夕改,难于执行,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忽悠型;第二家公司老板行事稳重,人非常nice,但缺少创新和变革。虽然创业公司早期为了吸引员工加盟,倡导家文化管理。但适当的狼性管理、大棒和胡萝卜还是必要的,怎么从家文化过渡到到制度化管理,也是创业者需要考虑的。
也有可能我是第一个员工,忠诚度比较高,老板碍于情面一直对我比较信任和放松,对于一个以业绩为导向的行业,这是比较要命的。那个时候我的业绩不好,老板虽然没有苛责我什么,但自己每天很焦虑和痛苦。
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执行力差,被动,最缺少的是大公司系统的做单方法,一直都是自己摸索,出业绩,运气的成分很大。
于是,我也出去和几家同行公司聊了下,基本上都可录用,但职位和提成比例有下降。新公司好的地方是有厉害的老大带,但需要严格按照老大的要求来,KPI考核比之前的严得多。也算是检验我的决心,这些准老板都把KPI详细说了。最后,一想想这些要命的KPI,我,竟被吓跑了。。。
一方面,是担心自己完成不了KPI;另外,有点担心漏底,已经有几年的同业经验,现在还要从头做起?于是,又退缩回到比较舒服的状态,选择自然生长。
曾经有前辈说,你选择的是一个行业,而不是一个公司。对于当初的我来说,如果勇敢一点,跨出舒适区,3年的刻意练习,要比7年的随性而为,成长要快的太多。
仔细算来,我们的黄金职场生涯大概只有20年时间,这20年分成4个阶段。24-29岁是学习期,29-34岁是发展期,34-39岁是冲刺期,39-44岁是享受和贡献期。
基础打牢了,才有后续的快速成长。竹子用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如果,当初选择了让我不太舒服但成长比较快的公司,如今会是什么样子?我很欣赏的同行,个个都是“人精”,既能美貌如花,又是业绩大拿,能轻松自如的和CEO、各种D谈业务模式、谈市场前景、谈招聘管理、谈人才留用。目前属于人生冲刺期,下一个5年,我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在职场,还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创业阶段,是不是已经规划好自己的下一个5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