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开发课程的目的丰富学的生命,提升学生的能力,刘恩樵老师是这样阐述的:在语文学习活起来,语文学习动起来,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每一位师生过上幸福而完整的语文学习生活,用语文唯生命与精神的成长底和奠基语文学科的特殊优势,立德树人。
那什么是“全语文课程”呢?
全语文,因为坚持五全理念,分别是全人教育,全域语文,全体学生,全程成长,全科融通。它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全面提升。
全语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打造语文课程体系,分别是:语文文化课程、语文必修课程、语文活动课程。着力于营造以环境建设为载体的语文文化氛围;建设语文这一基础工程是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构建语文生态模型时以学科跨界为路径。
纵观整个课程,紧紧围绕课堂,教师,学生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来进行活动。这一课程贯穿整个中学阶段,不同年级,有不同层级,也有相对应的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三个维度。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必修课程谈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研究语文学习的“一课堂”的策略;研制学生大阅读路径;研书学生“日写作机制”;研发语文学习的“微课程”。
这一部分内容有很强的操作性,当然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
什么是一课堂?
一课堂的一主要是指,语文素养为一个目标追求,语言思维为一个训练内容,教学设计让学生活动为一,良好的教育学关系是教学结构上的一。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举课堂学习之一反课外运用之三。
一堂可操作时间上是由四大版块组成,分别是“我有发现要说”“我有问题要提”“我有感想要写”“我有个创要做”。这四项是逐步层进的关系。先说一说自己能够理解的地方,再提出疑问,就是不理解的地方。这让我想到了王荣生教授提出的课堂的起点,就是要考虑到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已知的内容。课堂重点解决有疑问的不理解的地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课堂设置成三个台阶式的问题,一层一层逐步解决。这就相当于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孩子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让他们思考一下,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有感想要写,我有个创要做,同属于表达创作列,但各有侧重,一个着眼于课文的收获,一个着眼于个性化的创作,这也是在表达感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像刘老师说的不仅仅是学这一篇,更是要学这一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旨要所在。
如果我有感想要写,我有个创要做,能够顺利实施的话,这样学生也能坚持日写作。将写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探索日写作的载体,策略,途径以及方法等,追求让每一个都爱上写作的境界。
日写作的操作贵在坚持,坚持是最可贵的,也是最难的,特别是写作,若是学生真的能够坚持下来,将产生写作的动力,变成写作的内驱力。当然在坚持的过程,就是时间的积累,也是写作总量地积累,还是思想与情感的积累,最后是写作感的积累。坚持日写作最后获得的是一个人的成长。
所有的写作表达,都是思想的外显,要想实现日写作必须有大量的阅读来支撑,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阅读面要广,阅读量要大,从学校推动,班级推动是才能提升阅读的品质。
我的思考:
我有感想要写,我有个创要做,相同的是都是侧重表达的,这两部分不同的是,一个针对这一篇课文的感想,一个进行个性化创意写作,不仅仅需要学这一类是比写感想深一层的要求,当然我也有疑惑的是,每一课都需要完成两篇表达文章吗?这样学生是不是容易形成疲劳。学生能否真正爱上写作,让写作成为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