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与书店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9天。
今天一件小事让我在反思是否具备知足常乐的心态。其实这件事谈不上知足,因为它的缘由并不是因为不知足造成的。是,自己比好多人都要幸福,那正因为这些幸福就不能有其他的情感在了么?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你想吃梨,别人给了你一筐苹果。虽然自己很不愿意,但也无济于事。一他并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二你还不能说不好的,要不就是不知好歹,三你得感恩知足,别人付出了你就得接受,别人给你啥也不是由你能来决定的…听起来好像很搞笑,这么简单一个问题,怎么引申这么多。
那这件事与知足有关系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知足。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它倡导对一定时间段取得的东西要有知足感。冰心说“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有知足感,心中自然充满快乐,无过分、非分欲望,自会养成高尚品德。知足常乐,不仅是精神上的一种抚慰和享受,而且会使人从满意和快乐中产生一种新的力量,鼓励人们以愉快的心情去获取新的成功,新的满意和快乐。
假如书友来到我们书店说我是你们的会员,应该享受什么样什么样的服务价值。而我们不从自身提高,把会员的权益明文规定,尽可能使会员物超所值,而是对会员说:你得知足,开心。我们提供的这个价值远远大于它的价格,比同类的优惠好多。那书友会买单么?你只是在一味的比较,而不是从心为会员着想。那也许会适得其反。
也许这个案例大家会说,这谈不到知足吧?其实生活中的知足我认为是对现有的情况满足,但可以有更好的追求,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让同等的人财物资源更优化。在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相处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怀感激,才更有益于和谐相处,进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创造新的业绩,新的快乐。否则,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给予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总是不知足,总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谁都对不住自己,严于责人,不知感激,那就难以和他人和谐相处了。可见,在这些事情上多“知足”,多“常乐”,作为一种发展策略是必要而有益的。
具备知足之心,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