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由“记忆”构成
“我们的人生,是由记忆累积而成的,不是吗?倘若没有记忆,我们就只能依仗此时此刻的自己了。正因为有记忆,我们才能把自己这个东西好歹捆成一束,认同为一体,才能暂且设定存在的脊骨,哪怕那只是种假设。” 村上春树如是说。
我们是记忆的囚徒。构建我们的不光是血肉之躯,而且还包含着某些非物质的“成分”,比如“记忆”。有句话说,“你所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我们与记忆的关系亦是如此,即我们与记忆互相占有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与记忆是一体的,天生就不能分离。换句话说,我们就是记忆,记忆就是我们。我们每时每刻创造着新的记忆,而过去的记忆,将成为历史。我们每个人缔造着历史,同时又是历史的一部分。归根结底,记忆就是时间的产物。最终,我们不过是时间的囚徒。
记忆是“故乡”。是“黄昏”
人是依靠记忆生存的生物。人生是记忆的堆叠。记忆使人完整。一个人是否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缺失的多寡而非金钱与物质的丰盛。即记忆(完整度)的缺失相比金钱的匮乏,前者更加给人带来不幸。反之,记忆的完整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人们把记忆称之为一种叫做“故乡”的东西。人会本能的对一些美好的回忆产生憧憬之情,而回忆多发地当属自己的故乡。所以故乡(多半)成了美好记忆的代名词,由此便多了一分“温暖”的印象;而人回忆里最美好的时刻,则多半发生于童年时代。所以童年在大多数人心中则是故乡的代名词。在这层意思下,(美好的)记忆、故乡和童年,其本质是一样的。所以,不可否认,记忆是幸福的源泉(之一)。
同时,记忆和哀愁又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生命里既有美好,也会有悲伤。所以有了余光中《乡愁》,诗里充满着对故乡的淡淡的思念与愁绪。“乡愁”从此成了这种哀愁(或惆怅)记忆的代名词。
我认为,记忆亦是“黄昏”。人在黄昏的时刻,特别容易伤感或伤情。黄昏对应人的寿命即是暮年,人在垂暮之时,也会更多的对往事感怀或伤怀。黄昏是金黄色的,拿之对应季节即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所以黄昏也是美好回忆的某种隐喻。这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的“黄金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村上春树的文章里也有将(形而上的)记忆暗喻为黄昏的例子。我已故的朋友叶敏在他的诗中写道:“没有黄昏,就没有悲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记忆便是黄昏。
记忆与怀旧
海子有诗句道,“远方是你一无所有的地方”。那么想必故乡就是记忆拥有(所在)之处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记忆所在的部分,或者说这个“故乡”便会逐渐斑驳。每当“故乡”逐渐缺失的时候,或是受(当时的)某种情境所致,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叫做“怀旧”的情愫。这是一种不安、伤感、悲伤、快乐等夹杂的综合情绪。
一方面,怀旧(这种行为)给人带来不安、伤感、悲伤等消极的情绪。另一方面,它又会带来某种快乐、抚慰、疗伤的作用。
时不时的,人们就会对心中的那份记忆进行“检查”,因为(怕)失去而不安,因为不安而重新去审查记忆。前面说过,记忆在某种意义上即是我们自己。人在潜意识中,会害怕失去记忆,害怕失去自我,或许这就是“怀旧”的深层原因之一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怀旧或许是人类得以生存下去的情愫之一。
我认为,倘若不沉溺于怀旧。怀旧便有着它的正面的意义。因为不安,才会使人往前(走);因为不安,才使得人去寻找(缺失的记忆/自己)。这样,人就会变得强大起来,继而变得完整。
对记忆的疑问
有人说,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无论正确与否,那么仅此于生命的又是什么呢?是记忆吗?
路易斯·布努埃尔说,“我们的记忆构成我们的所有,我们的思辨、感觉、甚至我们的行动。没有它,我们什么都不是。” 尼采也说,“一个人最重要就是他的记忆,失去了记忆的他就不能称为他自己。”
真的是这样吗?当一个人(譬如有记忆障碍的人、大脑损伤的人、记忆缺失的人等等)失去了他的记忆,他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那他还能成为他自己吗?如果不能,那他是什么?
我们只是记忆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我尚不知晓确切答案。
需要多少记忆?
“在回家的路上,请别带上任何东西/或许,除了一些记忆或照片/ 确认不会把任何东西遗留... / 除了沙地上你自己的脚印”,Sopor Aeternus的一首歌中唱道。
人活着到底需要多少记忆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幸福指数的高低与记忆的多寡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与记忆的质量却有很大关联。假如一个人的记忆是有质量的,美好成分居多,我想他的人生一定幸福过那些看似记忆庞杂但无质量的人吧。
你的人生需要多少记忆?你的“人生硬盘”到底需要多少容量?
或许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最后
森山大道说,“所谓过去,往往就是现在的譬喻。” 如何过好当下,也许才是人生的关键所在吧。好好的活在当下,其实就是好好的活在过去、活在未来。只有当我们把每天都过得有质量,我们的记忆才会有质量,最终我们的人生才会有质量。我们的人生才是个有意义的人生。
有人说,重要的东西都已深藏在你心中。张大春又说,“如果忘了,就不重要。”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既对也不对。诚然,将那些不好的记忆、不重要的记忆(垃圾)抛弃忘却掉,给你的人生减负没什么不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从过去中审视自己的必要。因为有的时候,本真的你的某一部分的确是被留在了记忆里,它们在等待被重新挖掘出来。有的时候,为了找回自己,我们必须在记忆当中寻找线索。而且,经常从记忆当中审视自己,对自己反思,会让你的生命保持一种活力。
以上是(当下的)我对“记忆”的一些思考。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郑重其事的去思索一下“记忆”。不妨花时间静下心来思索一下“记忆”,就像是思索你“自己”——趁你记忆力尚活跃的时候(记忆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