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爸爸来电话,说姑姑辞世了, 听着爸爸有些哽咽的声音,不免也心生难过之情。今早坐车回老家看姑姑的最后一面。
看着姑姑的儿女带着孙男滴女,跪在灵前,不觉得感慨,人活着的意义,其实就是繁衍后代。其他一切都是虚无。
素日与姑姑往来并不密切,只是近半年来,姑姑余日渐少,为了满足爸爸的要求,与姑姑见面的次数多一些。 几次见姑姑,她都是躺在病床上。看着形容枯蒿的姑姑,干瘪地躺在床上,不免理解了爸爸几次谈到姑姑时候,哽咽的原因。俗话说,骨血至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看着自己的亲妹子,被疾病折磨的仅剩一把骨头时,自己却无能为力。
自从懂事以来,与姑姑相见的次数,似乎可以用个位数计算。前些年,爸爸与姑姑来往的也不密切,只是近几年住的地方近了,来往的频繁了。
在路上,爸爸一再的说,你姑姑走了,这门亲戚就算断了。再也没有借口去她们家了,与她的孩子们也没有什么来往。
爷爷奶奶去世的早,爸爸的六个兄弟多数都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都不太好,大家都拼命地忙着活。儿女们都大了,自己也都老了,疾病也缠身了,剩下的时日也不多了,这个时候,大家开始想念兄弟姐妹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老人们常说,父母在,家就在。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也就是说,父母去世了,家就散了。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婆婆在世的时候,也常常这样说。在公公过八十大寿的时候,把他的侄男侄女都聚在一起,讲话中也提到,希望大家要经常聚一聚,不要断了亲情。婆婆也一直担心我们,会因为她的离去亲情变淡。
年轻的时候,曾经随着别人看过卦象。别的不记得,只记得一条“亲情寡薄”。因为当时年轻,经历的少。总是觉得,兄弟姐妹都在一起,亲情怎么会少呢。往后的这么多年,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不过,潜意识里,更多的追求亲人的团聚。可是,往往总是事与愿违。
婆婆公公在世时,我们都生活在一起,大姑小姑住的也比较近,一周大家至少聚在一起两次。每到节假日,必然都聚在我家。对于一般的媳妇来说,对于这样的家庭生活,都会气愤,心生怨言。而我却十分享受这样的热闹家庭。
周围的老年人都羡慕婆婆,每天儿女都围在身边。即使这样和睦的家庭氛围,也随着婆婆最后的离去,亲情渐渐的淡淡薄了。彼此都不愿意到另一个家里团聚,每当哥哥邀请姐姐或妹妹来吃饭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借口。她们邀请我们去的时候,老公也不想去,我劝他要去,不是为了吃啥,而是为了更有人情味。远亲不如近邻,亲戚之间,走动的越来越少,最后还不如周围的街坊邻居。
我总是在想,大姑小姑她们会不会也像我爸爸那样,等到老了走不动了,才开始珍视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