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最后一天,老大的寒假作业,老师布置了下学期的数学预习,画每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女儿觉得难,拖到了返校的最后一天,甚至去网上抄别人的思维导图才能完成。我看见这个场景很生气,尝试跟她沟通。
“寒假里妈妈问过你很多次,数学预习有没有困难,你都说没问题,让我别管了。你本来有大把的时间写作业,结果一拖再拖,非要拖到最后一天,而且还抄袭网上的别人的总结。我很不舒服。(我原本觉得都是讲事实,写出来一看全是指责)”女儿说,“嗯,我知道了。”(女儿可能因为我的指责,直接反馈。而我感觉这似乎是一个面对困难持有怎样的态度的价值观的问题)
我说,我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比较愿意选择难得先做。她听完表示:
其实,我觉得妈妈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就是觉得难,所以我不会啊,不会怎么做?(老大情商其实比我这个妈妈高很多。)
【复盘】
我觉得很严肃的一个问题,她竟然这么简单就给我打发了。还觉得我小题大做。那我尝试用价值观冲突的解决方式来复盘:我开始进入自我调整的模式,我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来自从小不服输的个人定位。因为我就是想要做同学里最好的!所以无论作业多难,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思考,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到快乐。这个价值观可以说一开始来自我的父母,他们的优秀给我一定的压力,我也必须得优秀。这里面有些哥哥的因素。因为哥哥调皮,妈妈有时候很生气,我心疼妈妈,所以总是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讨好父母,做乖乖女。但在大学期间一度某些功课我拿不了第一了,我开始在学业上分心,然后学会接纳有些自己不够擅长的功课拿不到高分,或者说接纳自己不用每门功课都得拔尖。(这时候爸妈不在身边没人管了。比如妈妈教的高等数学我也就勉强只考了个70+)事实证明,我以为日后很难用到的高数和普物确实也是学了没啥用。
女儿对她不很喜欢的功课投入不多的时间,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真正的话语权,谁会愿意把时间花在不喜欢的事物和人身上?
因此,喜欢的事情投入全身心去做,做完美,做到极致,我得允许她有些东西擅长,有些东西可以慢一点。她也没说她不学了。至少她在查资料去应付作业。抄总比不做好。
但我还是相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数学的兴趣是罗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关乎人一辈子。我还是要多花些时间去陪伴孩子的兴趣。鼓励她,锻炼她解决困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