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情绪

最近在重温南希老师的课。关于情绪这一段的理解,比较有意思。

首先,作为咨询师,我们会对情绪敏感。有一些表情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比如愤怒、羞耻、愉悦、恐惧、蔑视等,在语言产生之前就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察觉情绪的蛛丝马迹,也可以通过非言语信息来捕捉。德国研究者发现,没有精神疾病的人,脸部表情是流动的,当他思考或有某种感受的时候,面部表情会有轻微变化。而严重的抑郁患者,面部是僵化的。焦虑的人也会有焦虑的僵化反应。偏执的人会向下看,表明他感受到了羞耻和恐惧。

人们在捕捉到这些情绪以后,本能地会通过自己的表情来“镜映”对方的情绪。比如对方如果很悲伤,可能你也会不自觉地在自己脸上表现出悲伤。但对于一个咨询师而言,或者说,对于一个有效的心理治疗来说,我们并不直接回应来访者这些情绪。相反,我们会回应另外一种情感。例如来访者如果很愤怒,治疗师并不是简单地用愤怒的表情来回应他,而是会对此表现出感兴趣,表现出好奇,想要知道为什么这个来访者会感觉到愤怒。当对方有羞耻、悲伤、蔑视的表情出现的时候,治疗师也会想要知道是什么令他产生这样的一些情感。

用精神分析师比昂的话来说,治疗师就是容纳来访者有毒的情绪,通过接纳和代谢它,并带进别的、不一样的东西,使来访者加以运用,从而得到治愈。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治疗师每天都会成为来访者不同情绪的靶子。我们会把来访者的愤怒、痛苦、羞耻、恐惧、蔑视、厌恶等等情绪吸纳进来,进行加工,再把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反馈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对那些他熟悉的情绪,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例如他能感受到好奇,或者感受到希望。

除此之外,我们要知道,来访者会用一种情感去防御另一种更深的情感。比如有些抑郁的人倾向于表达悲伤,但是害怕体会到愤怒。因为表达愤怒会冒犯某人,从而导致被抛弃或被批评,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愤怒,让他感觉到悲伤。另外一些抑郁的人则会倾向于表达愤怒,而很难表现出悲伤这种很柔和的情感。可以说他是用愤怒防御了悲伤,因为他会觉得悲伤让人感受到脆弱,而愤怒会让他感觉到强大。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普遍的原则,因为这一切都不是在意识层面发生的。人们会用表现出来的情感来掩盖或保护自己免于感受到另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例如一个表现得躁狂的人,可能是用表面的欢愉来保护自己免于感受到悲伤;一个表现得偏执的人,可能是用愤怒来保护自己免于感受到恐惧。

总的说来,我们首先要对来访者的情绪敏感,无论他是通过言语还是非言语的方式表达的。其次,我们不是直接回应相同的情绪给来访者。第三,我们通过代谢来访者有毒的情绪,给他注入希望和能量。最后,我们还要在咨询中对来访者如何运用一种情感来保护另一种情感做个体性的评估,以此了解他在保护着什么样的情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咨询中情绪的觉察和处理(一)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的基本特质是要允许来访者自由自在地表达感情,鼓励其充分表...
    小雯同学Echo阅读 2,058评论 1 1
  • 南云起, 洛阳尽秋风, 纯鲈遥遥无绵绵。 蓝烟倚, 终南裹素霜, 樽俎融融复悠悠。 不思量, 千里孤楼, 无一闲处...
    风文阅读 304评论 0 3
  • 小小娇儿阅读 3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