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应新环境与人交往方面,客观的讲,我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我算是一个慢热的人,我的朋友,大多是经历了时间和事情的考验,我喜欢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样也就吸引了很多具有同样特质的人。
但是我还是有一套与人交往的方法论的。通过近几年的阅读和学习,我也意识到了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带给自己的帮助是超乎自己的预期的。在我完成比较大的项目的时候,这种意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我能够借他人的力量,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在2016年,我独立完成了几千平米的工程改造,当时可利用的个人资源非常少,但其中的一两个关键人物帮助了我,从而超预期完成了这个项目。
同时我也有一些未雨绸缪的先觉意识,只要遇到了我认为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能够帮助我的人,我还是能够积极的去靠近和接触。自然只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彼此平等认可。我目前的工作有跨行业性,既有行政的部分又有经营的成分,意味着要分别接触两类不同的人群。虽然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本,但是对于目标的达成还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毕竟当你碰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有朋友和没朋友是两个不同的结局。
所有这些给了我的启发。当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一定去找相应的社会组织请求支持。找到能够给你加持的目标群体,很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资源就在其中了。《人生由我》的作者梅耶,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的母亲,一生中在世界各地搬过9次家,每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她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快速融入陌生的环境,引起了事业一次次的大爆发。
以上是我对梅耶利用社群组织,快速融入新的环境做法的一种认同。我本人并没有快速融入群体的妙招,但是我家先生却是快速与人建立关系的高手。据我观察总结,他有两个百试不厌的法宝。一个是称赞,一个是互助。
与陌生的人见面,他总能找到人身上闪光的点,并用直接了当的方法将对方夸得心花怒放。是呀,谁不喜欢听好听话呢,又有几个人身上没有自恋的成分呢,这是一种非常舒服和享受的感觉呀。因而他的这种方法让95%以上的人都受用的,他走到哪里都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
他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总不是空手而去。要么给对方一个礼物,要么能帮助他解决一个问题。很多的时候,你看他在做一些无用的好事,占用了很多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一般的人总认为那是一种浪费,可是他就是在这一种浪费的过程中,寻求到了每个人背后的资源和能够给予的支持和力量。
总结他的所作所为,我找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给予”。
称赞是给予,帮助也是给予,他的这种做法,出发点是高尚的,行为是大家认可和喜欢的,平心而论,谁都喜欢给予的人,而不喜欢索取的人。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唯有给予才能够长久。
给予短期来看是失衡的,长期来看是平衡的。给予的质量越高,甚至能够给你带来复利的效应,成为你人生成功的一个推动力。
总结和思考总是能够带给自己更多的认知。看看自己的做法,想想他人的行为,下一步就能够做得更好。
思维的改变会引发行动的改变,这是一条真理。从现在开始去学习和体验给予,享受给予效果和激励。
让“给予”把我们带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