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写日记,大约是初中,又或者再小些,我不太记得是怎么开始的了。
很喜欢摊开日记本,右手握笔,写下XX年XX月XX日,以及笔尖触碰本子的感觉。
还记得,我文笔并不好,习惯以“今天”起笔,字也写的不是很满意,单个字来看,略有点风骨,但放在一起就显得乱糟糟。就日记外表而言,并不美观。
所以,我对日记的感情也是爱的纠结。
我的日记本不是单纯的日记本,它不只有每天的生活记录,更多的其实是一些想法,比如偶然想明白的道理、看不透的事、想要宣泄的情绪、梳理的经历等等。
日记陪伴了我很久,我还给它起过名字,比如,像写信一样叫下它的名字,让它帮我分析问题,叫他为我加油打气。
中学的时候,有些想不通的事情,多亏了日记帮我分析解答疑惑。我不知道,大家中学的时候怎么样,反正我那时候想不通透的问题特别多。
从前就当写日记是一种习惯,也没在意它对我有什么影响。
大学的时候,班主任开班会,问大家有谁有写日记的习惯,一个班里只有我举手,班主任又问,高考语文考多少,我答127。
老师大概是表扬了我,语文考得好很正常,之后,说了写东西的重要性,要大家向我学习,坚持写东西,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它的好处。
其实,我从没觉得我的语文有多好,虽然小学语文老师还经常提起我小六语文接近满分的战绩,初中一篇作文将近满分,语文老师评语,真情实感最感人,高中写议论文也被语文老师夸讲过。
我小时候看书不多,一来自己没有阅读的意识,二来阅读没有方便的渠道,三来爸妈觉得那是读闲书,不是很提倡,甚至还有点反对。
我倒也不是怪爸妈,也正是因为那个时候压制的阅读欲,现在得到了释放,总比小时候被强迫阅读,大了反而讨厌了读书要强。
我读书屈指可数,比如,《平凡的世界》是高中才阅读的,《论语》相关的书应该是初中开始接触的,小学应该只看过《智慧背囊》,此外还零星看了些于淑敏、余光中、张爱玲的书。
因为读书少,所以对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是很有信心。
好在有记日记的习惯,经常在日记中琢磨事情,经常练练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我阅读少的劣势。
日记是个好东西。
现在的我,可能要换个方式写日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