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的世界》第8集里有这样的描写:“一股强劲的“龙吸水”,卷过湖面。引得岸边游客都纷纷驻足。没有人会想到此刻临湖的这所别墅里 ,一个叫刘嘉的女孩正承受着内心“火龙卷”撕裂般的摧残。只有见过“火龙卷”的人才会感受到刘嘉身处这种险境的危急。修禅的她更知此中利害!……”
今天要说的是火龙卷,又称为火焰龙卷风、火焰漩涡、火灾旋风等,是当空气中的漩涡乱流因为高热及风向造成的湍流结合而形成,在旋风内有火焰。当这些涡旋空气继续收紧至类似龙卷风的结构时,可以吸入燃烧中的碎块杂物及可燃气体,从而使旋风点起火焰。
火旋风有一个核心部分,实际上是由火和旋转的空气,不断从外吸收新鲜的氧气到其核心。一般的火龙卷核心,约0.30〜0.91米宽、15到30米高。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形成大型的火龙卷,达十多米宽,超过300米高。
火旋风的核心温度可高达1,090°C,热到足以使潜在重燃灰烬从地上吸起来。在通常情况下,这已经足够可以变成火焰涡流或火龙卷。
对于大多数火龙卷来说,当其燃点起的地上植被释放出来的可燃烧含碳量高气体,能够助长火龙卷。即或这些气体乃因为其他原因而透过燃烧被释放出来,若然被空气涡流吸入,当其身处环境一旦能够提供足够及已达特定温度的氧气时,这些气体就会立即点燃起火,从而形成了火龙卷那高高瘦瘦的核心部分。
现实世界的火旋风一般移动相当缓慢。火龙卷可以使其路径上遇到的物体被点燃,也可以把燃烧中的碎片投掷到其周围环境。由火龙卷引起的风也同样危险:大型火龙卷引起的风,其风速可以超过100英里每小时(160千米每小时)。这种风速的强度足以击倒树木。
火龙卷可以持续个多小时,而且往往不能直接扑灭。
虽然除南极洲外的每块大陆都有龙卷风,英国是欧洲发生龙卷风最频繁的地区。
若计入相关土地的面积,荷兰是世界上单位面积发生龙卷风次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每年可遭受0.00048次龙卷风袭击。新西兰和乌拉圭的一部分也有小型强烈龙卷风活动。美国是世界上遭受大型龙卷风侵袭次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遭受100,000个雷暴、1200个龙卷风的袭击,每年有50人因此死亡。
世界上最大的龙卷风就是在美国发生的"火龙卷"龙卷风,1925年3月18日,美国发生了一次时速高达96.6千米的最强龙卷风,其越过了密苏里州东南部、伊利诺伊州南部和印地安那州北部三个州,整体行程长达354千米,被称为跨越三大州的“三州火龙卷”。美国的这次龙卷风造成了689人死亡,受伤人数达到了近2000之多。
龙卷风,又称龙卷、卷风,是一种猛烈的天气现象,由直立中空管状的强烈旋转气球构成。龙卷风常发生于积雨云或是积雨云以下,并通常形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延伸至地面,并且常被尘土或碎片残骸等包围。
极少数情况下龙卷风也可能从高积云引发而起。无论是陆地上的“陆龙卷”或是海面上的“水龙卷”,发生条件均基本上需要极不稳定的空气扰动,或高温高湿空气与冷空气的剧烈辐合作用。因此,龙卷风常发生于中纬度温带气旋及强烈对流雷雨附近。龙卷风漏斗状的云称为“漏斗云”或“管状云”。
【想看“漏斗云”的请移步至《马可的世界》周边解析(自然界1)云 】
通常,龙卷风的直径约在75米(246英尺)左右,风速通常在64千米每小时(18米每秒)到177千米每小时(49米每秒)之间,总移动距离约在数千米。一些大型龙卷风风速可超过480千米每小时(130米每秒),直径达1.6千米(1.0英里),移动路径超过100千米。
龙卷风的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如果按发生地分其实就两种:
1陆龙卷
2水龙卷
如果按形态或样式又可分为:
多漩涡龙卷风(又分水陆两种)
多漩涡龙卷风(或称多胞龙卷风)指带有两股以上围绕同一个中心旋转的漩涡的龙卷风。多漩涡结构经常出现在剧烈的龙卷风上,并且这些小漩涡在主龙卷风经过的地区上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彩虹龙卷风
火龙卷
还有类似的阵风卷
阵风卷是一种和阵风锋与下击暴流有关的小型垂直方向旋转的气流。由于它们严格来说和云没有关联,所以就它们是否属于龙卷风还存有争议。
当从雷暴中溢出的快速移动干冷气流流经溢出边缘的静止暖湿气流时,会造成一种旋转的效果(可用《马可的世界》周边解析(自然界1)云里的“滚轴云”解释),若低层的风切变够强,这种旋转就会水平(或倾斜)进行,并影响到地面,最终的结果就是阵风卷。阵风卷的旋转方向不固定,可顺时针亦可逆时针。
再有就是尘卷
尘卷也是一种柱状的垂直旋转气流,因此和龙卷风很像。然而,它们生成在晴朗的天气下,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比最弱的龙卷风还要弱。气温较高时,如果地面因高温形成很强的上升气流,并且此时有足够的低层风切变,上升的热气流就可能做小范围的气旋运动,此时尘卷便会形成。尘卷之所以不属于龙卷风是因为它们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形成而且和云没有什么联系。不过,它们偶尔也能引起大的破坏,尤其在干燥地区。
另外还有汽卷风
蒸气升华的过程中受到涡旋气流的扰乱所形成,特点是规模小,持续时间短。
龙卷风是风的一种。
风是大规模的气体流动现象。在地球上,风是由空气的大范围运动形成的。在外层空间,太阳风是气体或带电粒子从太阳到太空的流动,而行星风则是星球大气层的轻分子经释气作用飘散至太空。
风通常可按空间尺度、速度、力度、肇因、产生区域及其影响来划分。在太阳系的海王星和木星上,曾观测到迄今为止于星球上产生的最为强烈的风。
再来了解一下太阳风
太阳风是从恒星上层大气射出的超高速等离子(带电粒子)流。在不是太阳的情况下,这种带电粒子流也常称为“恒星风”。
太阳风一词是在1950年代被尤金·派克提出。但是直到1960年代才证实了它的存在。
长期观测发现,当太阳存在冕洞时,地球附近就能观测到高速的太阳风。因此天文学家认为高速太阳风的产生与冕洞有密切的关系。太阳表面的磁场及等离子活动对地球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太阳发生强烈的活动时,大量的带电粒子随着太阳风吹向地球的两极,就会在两极的电离层引发美丽的极光。
在太阳的日冕层的高温(几百万开氏度)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重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形成太阳风。
太阳风的速度一般在200-800km/s。 一般认为在太阳极小期,从太阳的磁场极地附近吹出的是高速太阳风,从太阳的磁场赤道附近吹出的是低速太阳风。太阳的磁场的活动性是会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还有行星风
行星风也称为大气逃逸,是指星球大气层中因着上层的流体动压,使一些较轻的分子(像氢气)移动外气层底(就是外气层的底层),当其速度到达终端速度时,就在不影响其他气体粒子的情形下进入外层空间的情形。随着地质年代的变化,此过程可能会使得像地球一様丰含水的行星,会变成类似金星一様的星球。若行星大气下层的温度较高,也会加速氢的流失。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拜拜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