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尤其繁华都市,都有各式各样的所谓贵宾室,专门接待贵宾而且只给贵宾提供服务。一些有街面招牌,斗大的字;大都没有标记,路人无从得知进出的人和里面的奢华。因为使用了“贵”字,还通行用英文VIP,VIP贵宾室就有了一种特别高大上的感觉;一说谁谁在贵宾室享受了待遇和服务,还真可以唬唬普通老百姓。
新闻媒体会报道国家或地方政府领导人或业界名人到哪里访问,一般会说某某等贵宾来访,下榻在什么酒店;酒店一般也会有挂大横幅欢迎某某贵宾的字样,常常还有红地毯表示客人的尊贵。平常百姓就是通过这些了解到贵宾一词的含义,往往会觉得贵宾们比自己高几个层次,可望而不可及。平时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贵宾们也的确都有模有样,偶尔在现场看见真人,也是隔着一层保安人员,这都无疑更增加了贵宾的神秘和高高在上。
其实当下那么多的贵宾室,基本是他们自行定义贵宾和贵宾服务的准入资格。在以消费经济为主导的当下社会,贵宾的定义和准入资格必定是以消费能力和实际消费为准绳。航空公司在各地机场的贵宾室,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般根据客人每年飞行的公里数和消费金额,公司授予客人金银卡白金卡等,根据不同的会员卡等级分别提供不同的优惠待遇;白金卡会员消费最多,当然得到的优待最多,可以有自己在机场的休息室,免费的茶歇和酒类饮料;在飞机上,空乘人员也会专门对白金卡会员多一些毕恭毕敬。头等舱公务舱的客人,因为单次消费价格高,自然也可以享受贵宾待遇。
这样倒是很客观公平,无论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民族宗教等等,只要消费满足了量化的标准,就能大大方方地走进航空公司在全球的贵宾室,享受贵宾的优待。于是,在航空公司的贵宾室,能碰到名人大咖王公贵族富豪老板,也能看到普通家庭工薪商旅人士和农民拆二代。经常飞行的人,在贵宾室可以看到各类人的各种行为;偶尔走进贵宾室享用的人,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贵宾室里并不都是高大上的“贵”客或有钱人,客人也并不都有彬彬有礼的行为举止。
贵宾室如果不明文规定行为举止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些乱哄哄的现象;大家渐渐以为只要自己高消费了,享受贵宾待遇和服务理所当然,客人不拘小节不算什么问题。有些客人就不乐意了,他们多是高官名人并有着公认的社会地位与光环,少数可能还能报出祖上皇室贵族的血脉。他们坐在贵宾室环顾四周,内心会涌起愤慨,“凭什么那些社会下层能与我们平起平坐同室消费?那些土豪,以为自己有钱就可以钻进我们这个圈子吗?”还有一些并不拥有万贯财富和高官厚爵的商务客人,因为长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影响,有的是长期的个人自我熏陶,看见贵宾室里土豪们乱糟糟的举动,也不禁皱眉躲避。
于是社会开始流行高端的私人会所,专门为某一类或某一群人提供奢华的待遇和服务,如帝都金宝街有名的北京香港马会会所,魔都法租界里的上海雍福会,都市角落里的商会,等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遍布此类会所,大都是社会高层人士在有钱有权有闲后混圈子的地方,同时还能做笔大买卖,制定个法律政策影响一下全社会;上至总统级别和世界财团领袖人物穿梭的圈子,下达各个领域的专业名人会,每天无数人出入各色私人会所,过着普通消费阶层想象不出的日子。
相比航空公司的贵宾室,私人会所,因为可以不受国家法律对公共经营机构的监管,制定的准入标准就五花八门;有一点共通,那就是,除了要交很昂贵的会员费外,会员还必须得拥有社会资源或者能调动资源的社会地位。出入这些会所的成员,由于不同原因,有些人不希望被公众知道,有些人则特别喜好通过狗仔媒体透露出他们在会所的行踪以彰显不一样。譬如拉斯维加斯和澳门赌场的顶层常有专员管理,特邀的贵宾才能进入;好莱坞《名利场》的年度奥斯卡颁奖鸡尾酒会,想要参加,光有钱不行,还得有影视圈中人推荐和好友带着;伦敦纽约的一些高消费酒吧,都设有自己的贵宾室,普通客人即便大把的银子捧着也只能坐在贵宾室的暗房门外。
私人会所,就是拥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人士扎堆儿交朋友混圈子的地方;很多传统组织机构,现在都在渐变成培育花花绿绿圈子的地方,譬如大学校友会,EMBA类的工商管理学院。圈子多了,自然就会需要更多的私人会所。难怪那么多人愿意自掏几十万去修读EMBA。私人会所,变成了明显划分社会阶层的场所,加上没有清晰的标准,容易成为特权官商腐败的声色之地;
春秋时代,管仲的那句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放进当下社会场景,就是“仓廪实则入会所,衣食足则混圈子”。在普通老百姓眼里,私人会所神秘高大上,顶级富豪达官贵人进出,不是百姓能去的地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来无可厚非;你有你的高档会所,我有我的街道公园;但是非要分开圈里和圈外,竖立一道道无形障碍,怕是既阻碍人与人群与群之间的交往造成隔阂,又形成社会阶层之间的不了解不流通。
这样看来,机场航空公司的贵宾室,倒还算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场所;满足了消费纪录,大家都有机会进入。乐意不乐意,在这里,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了机会互相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