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东野圭吾的书,每次读完都折服于他的逻辑、脑洞和温情,真的是一位十分让人敬佩的作家这本《祈祷落幕时》亦不例外。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借破案来追寻母亲离家后的生活,另一条是浅居博美和父亲浅居忠雄的生活悲剧。两条主线相互缠绕,构建出了一个离奇而感人的故事。“听我的话,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这一生的全部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写在腰封上的这句话完美地契合了书中的主旨。当正义与邪恶交汇,最终的选择,则是心中永远放不下的羁绊。
男女主角,一个片警,一个舞蹈家。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他们都在从小残缺的家庭里成长。
童年时,为了逃债,舞蹈家博美和父亲连夜出逃。她上了一个陌生男人的车,本想用自己的身体赚点钱,但结果用筷子杀死了那个想要强奸她的男人
父亲杀死了这个禽兽,从此用这个男人的身份生活了近30多年。
多年后,直到看完已经成为舞蹈家博美的演出后,年迈的父亲决定自杀。
“我已经累了,26年来东藏西躲。隐姓埋名的活着,我已经厌倦了这种躲躲藏藏的生活。”
身为父母,甚至会为了孩子,在另一个世界消失。
看到这一幕之后,已经是著名舞蹈家的博美用自己的双手勒死了父亲。因为,面对着这种已经畸形的父女关系,面对着一直在逃亡的父亲,让她一辈子都不能放下。世上有很多种父母,有那种很爱孩子的父母,也有那种比起孩子更爱自己的父母。
加贺恭一郎和浅居博美同样是被抛弃的两个人,最后竟是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母亲因父亲的堕落而出走,之后父亲也完全没有管这个孩子,甚至最后都要求孩子不要给自己送终;
一个母亲背叛了父亲,不仅卷走了家里所有钱,还用父亲的名义借了一大笔款,父亲一路呵护孩子前行,把母亲亏欠的,恨不得给孩子两份的爱。
最后,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得不到任何照顾的儿子,成为了警察,并因为想要找到照顾母亲的人,而坚守小警局16年;得到了父亲不惜违法也要维护的女儿,功成名就,却看着父亲步入深渊,并最终亲手杀死了父亲。
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不得不想,对孩子的教育到底该如何,呵护有加怕成为无用之人,不管不顾怕孩子堕落的更快,这已经不是两难境地,而根本是不做是错,做了错更多。我们想要的太多,能力却太小,缺乏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我认为,在一个人成长过程里,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完成目标的意识。
不管这个目标是不是别人强加给你,只要目前这个目标是看起来最无法回避的,那就努力并全力的达成它。
这其实背后有三个含义。
第一,我们不是万能的,现在不愿意并不代表我们是对的,很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里,发现自己一开始的想法是错的,这是包容的态度;
第二,能把不愿意的事做好,这是一个积累,信用的积累,一个靠谱的信号就是在一次次的完成各种愿意,不愿意的目标的过程里传递给别人的,一个靠谱的人在社会里总是会有更多的机会;
第三,只有在努力完成目标的过程里,才知道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一些的答案都在细节里,不行动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不做不喜欢的事,其实你会发现这世上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将永远找不到喜欢的事。
如果说,在红手指里面,加贺逐渐懂得了父亲的用意,完成了父子和解的话;这一部祈祷落幕时,则是让加贺彻底放下了家庭的包袱,让他明白了母亲当初出走的含义、父亲的隐忍,以及他对加贺自己的影响。
加贺继承了其父亲的原则,当警探不是为了找出罪恶,而是救助别人的心灵。当这两件事扣连起来,便意味着人们犯罪,其实是他们的心灵出了毛病。就如加贺父子之间的感情不能直接地解决,又不是决绝的斩断,因为即使家人之间有伤害,但亲情仍在,只能以迂迴方式呈现。有罪案代表社会有问题,表现于至亲之间的关系被扭曲,以致个人的心灵也变了形。所以加贺查案,是以开解而非敌对的心面对罪犯,是以头脑和心灵结合起来破案。他这次在查案过程中发现自己是涉案者之一,将自己对父母的心结和推理并行,更帮助他发现涉案人的爱如何以犯罪这种扭曲的方式展现出来。是探案也是一种宗教的救赎。
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绊,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就像这本书的主旨一样。父母对儿女的爱无关家庭,无关困难,儿女始终是父母愿意为之付出生命来呵护的人!不管是背负他人的生命活下去,还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事情的泄露,过程中都一直在虔诚地祈祷。但这种压抑的生活并没有任何的希望,不敢追求,不敢交友,甚至堂堂正正与女儿说话都是一种奢求,“感受不到任何对于未来的梦想和希望,相反却有一种随时准备迎接死亡的感觉”。不管如何,只能祈祷这一切尽快结束,洗清这一身浊世的罪孽,得到真正的极乐和解脱。当女儿为了父亲亲手结束他生命的时刻,既是祈祷落幕之时,又是祈祷落幕时的终结!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感触,但当结尾忠雄给加贺的信深深地打动我的时候,我似乎也明白了整本书的灵魂与精髓:不管怎么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祝福与祈祷,平安幸福地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