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子墨
编辑:紫岸
分享一下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想从几个方面来讲,分别是我为什么会阅读这本书,作者的介绍,本书的内容,我最喜欢书中的部分,以及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有本书的优点。
1,为什么阅读这本
首先讲一下我为什么阅读这本书呢,我知道这本书是今年过年在家的时候,看了白岩松主持的对白,在第二季中请了周国平老师来讲他的周国平哲学启蒙课——死亡爱情成功是什么?
我一直以来很想去知道到底死亡是什么,就想通过阅读本书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如何去过好自己的一个人生,也想知道周国平老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在这里我先对自己的个人身份做一个介绍,因为每个人对每个人的知识层面不一样,然后对书的理解不一样,那我可能的对书的理解会比较浅薄,但是仅作为分享,让大家来探讨一下,我今年30岁,目前是在体制内工作,普通二本本科,我是今年的话觉得活了30年,回首自己过去的30年人生,发现没有任何成功,或者是有说得出的成就可言。
因为一直以来的话,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说工作上,我觉得自己没有去非常努力的去奋斗过,然后就是有点儿得过且过,日子过得不算太差,就觉得过得去。
2,作者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关于对作者的介绍,周国平老师目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成名作是《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他的作品语言比较唯美,又富含哲思,我有看到在网络上被称为男不可不读周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那我个人会比较喜欢阅读周国平老师的作品,是因为我觉得他散文能够安抚我不安的内心,让我比较从容平静的去生活。
3,本书的内容
本书其实是一个散文精选集,它精选的是周国平老师对于生活的感悟类,一共有130多篇,语言的话感觉比较真挚温暖动人,而且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到后期是越看越觉得,就是每一篇文章读下来会让我觉得特别的兴奋。
这本书的话一共是有11辑,主要围绕的是活出真性情,然后去定义成功,享受独处寻找人生归宿如何看待死亡等其他方几个方面展开的。
4,我最喜欢书中的部分
那我想重点讲一下书中最喜欢的几个部分,比较喜欢书中关于真性情,就是活出真我,享受独处,以及对待死亡的态度这三部分。
关于真性情,周国平老师定义了真性情,是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然后他讲到我们对于人生成功定义的话,其实是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做到完美,让自己满意就可以了。因为一个人要拥有丰富的内在,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然后把喜欢的事情做好,在任何情况之下,内心都会搞到感到充实和踏实。
他的第二部分讲到成为自己,其实我觉得是一种真性情,到成为自己再到独处,相互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那在成为自己部分的话就是什么是成为自己,他讲到的是你对自己的事儿,你对自己,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让你的内在放闪,放出个性的光芒,就是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他提到了如何去判断自己是否拥有一个真正的自我,判断有两点,一个是有没有自己真正的兴趣,就是能够安身立命的事业,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第二就是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
他的第二部分讲到成为自己,其实我觉得是一种真性情到成为自己再到独处,相互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然后再成为自己部分的话,就是什么是成为自己,他讲到的是你对自己的事,你对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让你的内在放出个性的光芒,就是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我个人会觉得就是在成为真我的过程中,可能是我们一辈子去追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的外在压力,或者用身不由己来形容的话,我们可能很难做到,但是我觉得可以成为一点,就是给自己留一个空白点。
周国平老师有提到可以做自己忠实的朋友,因为我们在社会上我们身边的朋友很多,家人也很多,可能有时候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理解看法都会存在的差异,那这个时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而且自己做自己的朋友的话,这个是能够一辈子跟着你的。
做自己忠实的朋友,周国平的原话是,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好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那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读书的话,其实是能够让我们的思维增强远见,然后去给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解惑,让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力。
而如何去做自己忠实的朋友的话,我觉得就是去享受独处,在独处中去听听自己的内心,自己与自己交流,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有深度的内在世界,因为这样子,你能够知道自己内在的声音。
同时的话,如何去培养自己与自己独处,我觉得就是可以培养自己去观照自己的思想的能力,我个人的话是觉得不错的话,可以通过跑步和冥想,因为这也是比较好的办法,我个人在实践中觉得比较好的办法,同时也是现在比较推崇的办法,这样子去冥想和跑步是能够让我们心境,那心境的情况之下,你对自己思维中闪现的一些想法,你就比较容易去捕捉到。
成为自己,是活出自己的真性情。而现在我们可能有时候身不由己,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留有一个空白地。方法是可以做自己最忠实的朋友。一个一辈子就跟着你的朋友。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忠实的朋友: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好,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关于死亡这个模块,使我这有提到他用的这个辑的标题是——未知死焉知生,我觉得这句话刚好是向死而生。之前我在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师傅,跟我说,就是从死亡去出发去寻找人生的意义,那书中提到了雪莱的一句话,是没有时间空间年龄预见可以让使我们免于一死,让我们不去想死亡,或者是只把它当作一件平凡的事来想。
其实我们对死亡的很多时候,对死亡的恐惧,是因为我们想要去是对生的渴望,所以导致我们对死亡是充满了恐惧,而且这种恐惧的话我有时候觉得是无理的,是空白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样子的,我之前会去恐惧,害怕的是死亡之前可能就是死亡的过程是痛苦的,在佛教的经里面可能就有讲到,就是你在死之前可能会经历。身体会经历过火烧冰寒五感尽失之类的,那我就对那个过程会充满了恐惧,另外一个的话,活到30岁我会害怕死亡,是因为当下死亡,我害怕就是害怕上一辈对我们的死亡的离去会感到伤心或者是下一辈的,或者是年幼的孩子会无依无靠。
这个模块的话我觉得就是,讲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我觉得就是,主要是因为几年前的话,就是我父亲是得癌症的,那我是全程,我是陪护的,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直面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事后去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得知这个病,我们就会拼命的想去治疗,想让他去过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到了癌症过程是慢慢的让你身体虚弱的,到了后期的时候,就是它能够自己去一个人去散步,过正常的生活,我们就觉得很开心,到最后的时候,我觉得就是今天能够吃下一口汤,喝下一口汤,吃下一口饭,我们就觉得特别的知足。
我就会想如果一切倒过来,从一开始我们看到他能够自己吃饭,能够自己出去散步,能够自己去过好自己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感恩,而不是拼命的想要去治疗或者是拼命想要去做一些无谓的挣扎,那我觉得就是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在这件事情上面也让我学到,一定要学会感恩,就是感恩生活,感恩现在活着的。
对死亡的恐惧来自生命的欲望。个人觉得,对死亡的恐惧,有时候是无端的,无理由的。更多时候,我觉得学会感恩生活,知足常乐。这样子,内心的恐惧感就没有那么强烈。本书对我的影响:寻找我的真兴趣和慢慢放下对死亡的恐惧。
另外一个就是慢慢放下对死亡的执着,把现在的日子过好,去充实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不再那么恐慌,可能就会比较好一些。
5,本书对我的影响
我觉得本书给我的影响,一个是让我就是对真性情的一个理解,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另外一个是对死亡的理解,学会和死亡和解,做好死亡的预备练习。
就是当它来临的时候我就没有那么恐惧,那在寻找真性情方面,我目前的话就觉得就是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因为我也不知道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那我就觉得从简单的,一个是我喜欢读书,就从阅读开始,把阅读作为我自己的一个兴趣去学习,从简单的自我学习到输出去跟别人分享一点一点来做起来。
因为我觉得就是,虽然有时候会恐慌,我已经30岁了,但是我想着接下来可能还有30年40年50年的时间,所以从现在开始也不算太差。
6,本书的优点
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社会的话,年轻人压力会比较大,再加上就是各种讯息的扑灭而来,容易让我们内心充满焦虑,容易随波逐流,也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去迷失自己。
那本书的话,我觉得是能够是把你从泥潭中拉回来,哪怕你没办法完全做自己,一些外在的压力情况之下,你可能没办法完全做自己,至少我觉得就是你内心给自己留一个空白的,是属于自己的,而且总有一句话是击中你内心深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