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叫临海的小城里呆了一下午,一行三人闲逛找吃的,以至于错过了进老府城墙的时间,听街上带孙的老人说那上面的花都开了,蜿蜒的江南长城上开着花,远眺是江是海,不经意间花香入鼻,一年到头再多的心事也会化开吧,像是我能闻到似的。
进了紫阳街,先是被一股诱人的香气吸住了,是海苔饼出炉的味道,海苔揉碎了做馅料,粘上面粉芝麻双面烤金黄,我问了句“好不好吃”,店主差点跟我急眼。 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泡虾、麦虾 、炒麻糍……还有蛋清羊尾,听起来好油腻,好在不是羊尾,是以蛋清和软糯豆沙作料的一种类似泡芙外形的吃食,两口吃完,口馋得怯怯的拿了第二个……
听说这很多年前是富人区,看到这考究的建筑结构、排水系统、还有规整打街巷,我信以为然。这种街巷的规划,市、坊很像曾经的长安城,但保存的很好,可能越容易被忽视的东西越能长存吧。被遗忘也是一种保全。这璎珞街、璎珠巷……的叫法,恍以为某位编剧曾经造访过此地。每家门前都摆有各种盆栽,不是用来售卖的,反倒是有了扎实生长的状态。看到深巷里够搂着背拿菜叶喂鸡的老奶奶,鸡不吃,她还在喂,她喂了多会儿我就看了多会儿。我的时光凝结在了这里,如排列在窗台上花布鞋,针针绣成,又似一句句年末总结。
在这个小城里,很多人做了好多有意义的事,我都是听说。朱自清在这里完成了《匆匆》和《毁灭》。他说,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只有匆匆罢了。他说那片时光曾经在这里正在发生过。岁月走过,已然是有意义的。在鲁迅的收藏馆里,是民间最丰富的鲁迅收藏馆,出馆时与两位年龄恰好的姑娘错肩而过。一位姑娘说,鲁迅写过一篇散文《山城》(音译),写的是临海。我绞尽脑汁想,也没唤起相关的知识,但笃信这小城与人有故事发生过。比如,戚继光这这抗击倭寇~倭虽数至城下,无能为也。还有,郑成功起兵抗清后不久就曾考虑过收复台湾,《复台》诗中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之句。
而且,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发生。比如在紫阳老街,三位保安大爷追赶一个穿睡衣骑儿童车的小男孩,说是影响市容。那种齐心协力的样子颇有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