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辛《恭喜恭喜》 音乐里的故事88
今天是大年初七。每逢新春,耳畔都会响起这首歌—《恭喜恭喜》:“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但这首歌并不是一首拜年歌,而是一首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
1945年,上海作曲家陈歌辛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写就了这首歌,由姚敏、姚莉兄妹演唱。歌词中的“……经过多少困难,历经多少磨炼,多少心儿盼望,盼望春的消息”,都是在说,中国人民终于盼来好日子。
可后来《恭喜恭喜》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拜年歌,恐怕是作者也没想到的。
一、歌曲背景
1945年,日本投降次日,全国放假欢庆,没有哪个中国人不为此激动欣喜,但同时这种喜悦里也带着浓厚的悲伤。战争、贫穷已经夺去了太多人的性命,幸存下来的人激动痛哭,或许想要分享这种喜悦,却发现身边已没有亲人好友了。在这大街小巷里的每一个陌生人,见了面就会跟对方说“恭喜”,既是恭喜中国的胜利,也是恭喜对方能活下来见证这一刻。
所以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有几分沉重,原唱是姚敏、姚莉兄妹。原版明显没有现在的欢喜畅快,而是疲惫又带着一点希冀,反复强调的“恭喜”,其实是“恭喜我们还活着”。
姚莉、姚敏原唱《恭喜恭喜》:
https://www.ixigua.com/6898654410864493063
而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这首《恭喜恭喜》虽然仅有一个八度,作品简短,但却主题鲜明,不失精致,歌词也朗朗上口,极易学唱,所以《恭喜恭喜》这首曲子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妇孺皆知,且一直作为新年歌曲流传至今。
二、《恭喜恭喜》歌词
填 词:庆余
谱 曲:陈歌辛
每条大街小巷 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第一句话 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冬天已到尽头 真是好的消息
温暖的春风 就要吹醒了大地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浩浩冰雪融解 眼看梅花吐蕊
漫漫长夜过去 听到一声鸡啼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经过多少困难 历经多少磨练
多少心儿盼望 春天的消息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三、陈歌辛
陈歌辛(1914年9月19日-1961年1月25日),原名陈昌寿,笔名林牧、庆余等,男,汉族,上海人。出生于江苏南汇(今上海浦东),中国著名作曲家,人称“歌仙”。他写过很多歌曲,如《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渔家女》、《秋的怀念》以及电影《楚霸王》、《天涯歌女》、《凤凰于飞》等插曲。
陈歌辛的祖父为印度人,祖母是杭州人,祖父婚后便定居上海。他本姓吴,后被其母过继给一户无子女的陈姓人家,从而改姓陈。
陈歌辛毕业于格致中学,曾短暂跟随德籍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声乐、钢琴、作曲、指挥。其后,未满20岁的陈歌辛就在上海一些中学教授音乐,并创作歌曲。
1934年,陈歌辛与金娇丽结婚。
1935年,陈歌辛在上海乐剧训练所教授音乐,并尝试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后来,陈歌辛在多家影业公司担任作曲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会战,上海沦陷,租界成为“孤岛”,陈歌辛参加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1938年,陈歌辛任中法戏剧专科学校音乐老师,与中共地下党员杨帆合作,为电影《儿女英雄传》译配了苏联歌曲《伏尔加船夫曲》。他组织训练班,并与张昊、铁铮、郑守燕等组办“歌咏指挥训练班”,创作了《不准敌人通过》、《度过这冷的冬天》等抗战歌曲。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12月16日,陈歌辛被日军逮捕,被关进有魔窟之称的极斯菲尔路76号。陈歌辛受到坐电椅、灌辣椒水、老虎凳等严刑拷问,度过了地狱般的70余天。被放出后,身心俱碎。
1943年进入汪精卫汉奸政府直属的电影公司“华影”音乐部工作后,在作品中出现了为日本侵略者唱赞歌的内容。如由他作词、日本作曲家仁木他喜雄谱曲的《苏州之夜》,以及《大东亚民族团结进行曲》。1945年3月,为日军神风突击队军歌谱曲,后被人称为“文化汉奸”,但生活安定下来。
这几年陈歌辛创作大量抒情的通俗歌曲。如1941年的《五月的风》,1942年的《蔷薇蔷薇处处开》,1943年的《玫瑰玫瑰我爱你》,1944年的《凤凰于飞》、《可爱的早晨》等,首首经典。这些歌曲由龚秋霞、姚莉、周璇等明星演唱,都风靡上海滩,名噪一时。陈歌辛因此被誉为“一代歌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晚上,陈歌辛彻夜难眠,写了一首《迎战士》欢庆抗战胜利。
不久,他又创作了歌曲《恭喜恭喜》,当时正值1946年春节,这首姚莉演唱的歌曲,看似庆祝佳节,实际上却是表达对抗战胜利,苦尽甘来的复杂心情,催人泪下。
1946年6月,陈歌辛被国民政府以汉奸嫌疑逮捕,关了7天,后无罪释放。被释放后,陈歌辛和妻子金娇丽一起前往香港,投奔著名的左翼作家夏衍。同年,他创作了《夜上海》。在香港,他写下了《夜上海》、《花样的年华》等回忆上海滩的经典歌曲。这些歌曲如今已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
1949年上海刚解放,陈歌辛托人将年仅14岁的儿子陈钢送去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陈歌辛追随夏衍回到上海,任昆仑电影制片厂作曲。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陈歌辛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由美国歌手弗兰基·莱恩翻唱成英文歌《Rose, Rose, I Love You》。歌曲在美国迅速走红,一度高居排行榜前三名。这是中国第一首被翻唱成英文的流行歌曲!
据说,按当时美国的版税计算,陈歌辛可以得到100多万美元的收入。陈歌辛知道后,非常兴奋,表示要去美国把这笔钱拿回来,再买一架战斗机捐给志愿军去打“美国鬼子”。
1955年,曾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的杨帆,因对江青有不利言论,被逮捕“进行政治审查”。陈歌辛受到牵连,也被立案审查,一度停止工作。
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被送到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
1961年1月25日,在大跃进的饥荒中,陈歌辛被饿死在当地农场,年仅46岁。“一代歌仙”,就此与世长辞。
1979年获得平反。
注1.关于名字
歌词作者“庆余”其实就是陈歌辛。
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陈歌辛用了笔名“庆余”来署名,以表达自己万分庆幸,才可以在这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存活下来。这其实是大多数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百姓心声。
另外,陈歌辛喜爱民歌,几乎所有浦东的田歌、车水号子、打谷号子、打夯号子……他都能高声唱出来,他后来为学生讲课时,往往开宗明义第一课便说:“……音乐发源于劳动,田歌、山歌、劳动号子等,便是最朴实真诚的音乐。我的作曲便是师法劳动号子与民歌,因此不能‘数典忘祖’,我们必须为辛苦的大众而歌。”有学生提问:“那么先生的名字由昌寿而改歌辛,道理也正在于此吗?”陈歌辛颌首微笑。
注2.百代唱片公司
《恭喜恭喜》诞生于上海徐家汇的百代小楼。这栋红色的小楼位于今上海衡山路811号,它是中国唱片的发源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百代唱片公司。它几乎聚集了当时上海所有的明星,堪称是“进步音乐人前进的堡垒”,大量抗日歌曲的唱片在此诞生。
陈歌辛是百代唱片公司最为器重的作曲家之一,《恭喜恭喜》这首抗日歌曲也是在此处诞生。《恭喜恭喜》的首版录音,由姚敏和姚莉两兄妹演唱。姚敏是著名的作曲家,而他的妹妹姚莉当时是红透半边天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恭喜恭喜》于1946年11月27日录音,经由百代唱片录制发行,唱片编号为35648B。
注3.陈钢
陈歌辛的儿子陈钢,后来与何占豪一起创作了名满天下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注4.姚敏
姚敏(1917年11月13日 至 1967年03月30日),中国著名作曲家。
1917年出生上海。在加入歌坛前,他曾经当过海员。起初,他和他的妹妹们:姚莉和姚英,在“大同社”播唱,后来因认识周璇,严华等人,他才进军“百代唱片公司”,开始作曲生涯。他不停的自我改进,吸取各类型的音乐,所以不停的创作出刻画时代的歌曲。
1950年移居香港后,姚敏创作了许多流行曲。除了为唱片公司工作外,兼为电影作曲和音乐,曾三次获得亚洲最佳电影音乐奖。他先后游历亚洲及欧美各地,足迹遍天下,对各地风土人情知之甚多,因此,除擅写中国各种地方性之歌曲外,同时融入世界潮流,不断创作出跨时代的作品。
1967年,由于突发心脏病而离开了他的旋律人生。
注5.姚莉
姚莉(1922年09月03日 至 2019年07月19日),姚敏之妹。
享有“银嗓子”美称的姚莉,她从1930年代出道,直到1960年代退出歌坛,经历了30多年的歌唱生涯,灌录了数百张唱片。1950年代百代唱片公司的唱片封套上,介绍她的文字里称其经历了“将近20年的过程,始终独步歌坛,后起者无出其右”,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姚莉出道时只有13岁,起初只是因为兴趣偶尔跟着舅舅到电台播音表演,未料演唱才能被周璇和严华赏识,介绍她加入百代唱片。姚莉的第1张唱片《卖相思》歌曲《清流映明月》风靡一时,让姚莉瞬间变为红歌星。1930年代,上海播音事业发达,姚莉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以后,推荐哥哥姚敏也同时加入,两个人组成兄妹组合演唱.姚敏有作曲天赋,后来更是从事作曲工作,写下不少歌曲。
附录.关于“文化汉奸”
(摘自音乐笔记:品丝竹 吐心曲2011-12-27《远去的大师之四——陈歌辛》)
2008年10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旧闻记者》的书。作者钱钢先生2005年在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读了一年1945年出版的共产党、国民党、日本占领者和汉奸政府所办的各类报纸,当时《南方周末》和香港的《明报》,为钱钢先生开辟了《旧闻记者》专栏,每周都刊出钱先生的读报札记。在全书收入的48篇文章中,有一篇的标题是《请原谅我隐去了他的名字》,内容如下:
无须隐讳,我们国人中的一群,60年前做过为侵略者“效驰驱”之事。但历史细节的奇诡,仍令后人无法想象。日后当我走过上海外滩那座著名的尖顶大厦,一个古怪的名词将回从心底浮升:神鹫歌演奏会。
“神鹫”者,二战末期日本的自杀式飞机。
1945年3月5日下午5时,上海外滩华樊饭店(今和平饭店)宾客熙熙攘攘。镁光灯前,那位“伥传媒”《申报》总编辑出现了。他宣布,“去年冬天,敌美在太平洋蠢动以来,盟邦陆军航空部队,以一人一机一舰主义,组织神风特别攻击队”,鉴于此种神风精神,有宣传广大之必要,有在后方各种工作上推进之必要,去年12月特公布征求“神鹫赞美歌词”,应征者非常踊跃……当年举行的,正是应征歌曲的音乐会。
对这种自杀式攻击,日本舰队报道部部长松岛在致辞时赞誉:“从天际出以降魔之利剑,使敌寒心,获致必中必杀之效果……”他甚至把“日军勇士以身殉国之忠烈精神”,比作“孔子所谓杀身成仁的爱国精神”!
致辞毕,演唱开始。报章称,“歌声雄伟,听者动容”。第一首歌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服部良一指挥。指挥第二首的是“神鹫歌”的谱曲者,一位著名的中国音乐家。
请原谅我隐去了他的名字。我没有勇气秉笔直书。我,我的友人,我们的长辈,太多的人熟悉和喜欢他谱写的流行歌曲。那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音色,曾是苦难中的一丝安慰,寒夜里的些须暖意。“文革”时它们曾作为“靡靡之音”遭到封禁,却似禁果,更刺激起我辈少年人的神往。特别是,我还知道他饥饿年代死于深山的悲惨故事。
在整理这一则旧闻时,我找到这位音乐家的纪念网站,一首复一首,听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歌。60年了。今天你就是想躲,都躲不开那些无所不在的妙曼旋律。泪水模糊了网页上的一切。我不知道该如何直面历史的真实,直面真实的残酷。我试图寻找一切可能的解释:当年他是被逼迫的,甚至是恐怖的逼迫。他不能不屈从,去违心的写“神鹫歌”,否则就有杀身之祸。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神鹫歌演奏会”的那一幕:他走上台,扬手,乐起——
神风神风兮我武维扬
百战百战兮太平洋
美虏束手兮战力强
威加天南兮黄人之光
神鹫振翼兮每发必中
摧枯拉朽兮战血红
协力同心兮海陆空
健儿身手兮各个英雄
有人会说这是艺术被强暴的故事。但能宽恕一切吗?演奏会上,日本官员松岛说“神风精神”是中日两国的民族性。此言大谬。我们没有这样的“民族性”。这快土地,不盛产“神鹫”,也不盛产杀身成仁的武士(虽不是没有)。
2009年5月8日,一位署名“深圳知青”的作者,在新浪网发表了一篇题为《从“神鹫”到“蝴蝶”》的文章。文章较长,这里将有关内容缩写如下:
……虽然钱钢先生隐去了他的名字,但从字里行间还是不难认出这一“神鹫”歌者的。于是找来“神鹫”歌者儿子的文集,试图进一步了解这位著名音乐家。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位自言“我爱蝴蝶,因为她是自由的”儿子的笔下,“神鹫父亲”居然成了一个不是共产党、但他一生追求真理,向往春天的春天的儿女……“神鹫父亲”“违心地写过两首令人抱憾的作品”,“蝴蝶儿子”是知道的。但能宽恕一切吗?不知是否因为“神鹫父亲”当时就令人难以宽恕,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又把他抓了去。“无罪保释”后,等待他的是失业和失望,他只好和几位艺坛好友结伴卖唱……这显然是“蝴蝶儿子”在为“神鹫父亲”鸣冤,结伴卖唱,怎么也不如走上台,扬手,乐起……“蝴蝶”之笔怎么也美化不了“神鹫”的。因为那父亲的“神鹫”歌,因为那儿子“蝴蝶”般“自由”的纪念文字,使得构成父子二人姓名的五个汉字,简直就是五个“污点”,污秽得难以挂齿了。
文章的作者最后告诉读者,“神鹫父亲”是陈歌辛,“蝴蝶儿子”是陈钢。
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必须让史实说话。陈歌辛是否爱国,要看他在日本侵略者占领期间的表现,看他是否有民族气节。历史,根本上不是笔写的,而是人用生命写就的;写下的,除了过眼烟云,便是不朽——或者流芳,或者遗臭,或者亦香亦臭“异味”深长。“蝴蝶”之笔是怎么也美化不了“神鹫”的,一如“枢纽年”的“凿凿之言”在血色的历史面前终究会显出某种令人齿寒的“幽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