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拉茶
01.
还记得大一开学那会,班上要填一份资料,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吐槽,看吧,不好好读书,来了这个破学校,早知道再读一年。接着有人指了指她的名字,复读的还不照样来了这里,语气里透露着些许嘲讽。是的,她的名字旁边那一栏,写着农村往届。
如今三年过去,每次被问及怎么年龄比同届稍大,她说参加了两次高考,自以为没什么好丢脸的,但大多都会引来,怎么你考了两次,还在普通二本之类的措词。
好像在多数人眼里,复读的人就该上985,211,好像复读的人上二本是件多丢脸的事情。好像普通二本,是高考失利的人才去的学校。殊不知,为了上这普通二本,她也曾倾尽全力。殊不知,为了上这普通二本,她受尽了多少村里的冷言冷语。
而她也并不觉得,普通二本就比别人低人一等。
02.
第一年高考失利,村子里很多同龄人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外出打工。幸亏当年父亲和爷爷鼓励,让她再试一次,哪怕失败,也不至于后悔。
那时县城里只有两所高中,她读的是较好的那一所,大抵是因为贫困山区,教学条件不好,师资条件也差,升学率一直很低。
记得当年她班上只有一个人考上了二本,是成绩最好的那个。而剩余几个成绩较靠前的,包括她在内,都选择了复读,那时,她们只想走出大山。
似乎那会复读是见不得光的,不然复读班也不会被安插在小学里面的一栋旧楼,墙体破烂不堪,天花板上只有两把吊扇,到了夏天极其闷热。
那一年,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走廊的那一头背诵英语,不到七点,就得开始晨练,早读。似乎早上每一个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就是趴着补眠。
中午吃完饭,不敢午睡,因为有做不完的习题和解不完的知识点,在课桌趴一会,便又埋头书中,夏天课室闷得像蒸笼,衣服永远干不透,冬天窗户关不严实,手脚冻得没了知觉。那时她并不聪明,但她想,勤能补拙,所以她不敢松懈,因为怕失败。
晚修放学,总要等到课室熄灯,保安来赶人了才回宿舍,接着又会避开宿管,悄悄开小台灯,好几次被发现挨了骂,就偷偷躲在厕所里,一遍又一遍地解着习题。
那会她们没有周末,一周上六天半的课,只有周日下午是休息。那会她连休息半天都是奢求,只敢小睡一会,又起来做题。
那年大大小小很多考试,她好几次都考的不如意,又不敢跟家里人说,顶着巨大的压力,咬牙坚持,好几次都想放弃,甚至想到了轻生。
那一年,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她复读,自然成了饭后的谈资。那一年,她极少回家。
03.
后来啊,那个不聪明的姑娘,终于考上了二本,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她愣是高兴了好几天,她奶奶逢人就说,她孙女考上大学了,有出息了。
别人以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她用了两年去实现,不聪明的姑娘,普普通通的二本,其实她挺知足的。
其实每个大学都一样,都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都会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在大学里也混过社团,拿过奖,熬过夜,做过义工,考过证书,也得过奖学金。也曾自己兼职赚生活费,趁着假期去穷游。她也开始学会穿衣打扮,健身护肤。她努力学习,现在在一家不错的医院实习。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山里的姑娘。
她觉得,普普通通的二本,她其实挺知足,也很感谢曾努力过的那年光景。
而我,就是那个姑娘,那个不太聪明的姑娘。
其实,一本二本并没有那么重要,在哪里都可以努力,都可以活成别人羡慕的模样。
其实每间大学,都有人活成了榜样,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只要向着朝阳,在哪里都能花开。
但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不会被辜负,相信那些如血一般的岁月,会深深地烙在我们今后的道路上,成为我们不一样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