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人节,祝愿有情人的没情人都快乐哈!有情人快乐,没情人就做自己最好的情人,哈哈。看《再见爱人2》有一期,不知什么话题,黄执中老师说“我都不喜欢跟我自己这样的人相处”,在夸他老婆对他的包容。其实现在想想我好像也不太喜欢跟我这样的性格相处的,总说娃和娃爹的问题,实际是他们包容我的更多吧。
不检讨了,他们能包容,也说明我也有值得包容的地方吧,哈哈。比如,今天又早起了,降低标准,7点之前就算早起,6点20起的,晚上10点20睡,早上起来煮上粥,和上面,正念练习、哑铃深蹲完成,看了2页书,切盘过年侄女带的风泾水晶蹄,然后开始烙饼,外甥第一个起来,早饭已好。标准的家庭主妇的早晨。
早上的感慨就这么多,就碎碎念些昨天的吧,倒叙:
1、昨天阴雨,感觉有点冷,就准备吃个火锅热乎点。我一切准备就序,娃爹和外甥因为要不要洗车问题纠缠半天,娃爹前几天提醒外甥把车洗一下,这几天一直下雨,外甥就没洗,然后又觉得不妥,娃爹说没洗没关系,外甥就觉得还是应该洗了。这么个鸡毛蒜皮的事,绕半天,娃爹声音就有些高,语气就有些急,跟开始跟我叨叨,外甥太啰嗦了,这样怎么跟客户谈,会让人烦的。我说你看看你的通话时间,除了跟我俩是按秒计,其它的哪个时间短,娃爹更有情绪了。娃又认为我准备的东西少,不够四个人吃,我的情绪也不好了,结果吃火锅呢,他直接盛了一碗饭,吃饭的时候,娃还说风凉话,现在知道什么叫拉脸了,然后说是他爹惹了我,说他没回来之前,还挺好的啊,看我这么辛苦还惹我。我说谁也没惹我,是我自己情绪不好。后来忍不住说娃,吃火锅呢,你直接盛一碗饭是啥意思,吃几口菜就不吃了,他说他吃饱了,我知道他是因为外甥要过来他嫌被打扰有情绪的。就这样莫名其妙一家人各有一肚子气,哈哈。
在写上面这段文字前,又忍不住刷了一下简友的文章,是我每天要偷窥的一位父亲写的有关家庭的文章,这个父亲为了孩子,不断反省学习,已经写了1000多篇文录记录过程,今天的文章是儿子一大早发信息一通抱怨,这位父亲用学到的话术应对孩子,孩子抱怨妈妈让他晾衣服不告诉他、然后说纸条根本看不到,又说茶叶蛋、粽子吃起来麻烦,一早起来净是麻烦。父亲一直回:是,好的,最后还写到“我认为机会来了,自以为是的发通情的话:嗯嗯,觉得麻烦,心情就不好了。”结果娃说“你这句话不如不发,敷衍。不需要说那么多,我自己过一会就好了”,这位父亲的感慨是“沟通还是不要所谓的花招吧”,猛一看认同,现在仔细想一下花招还是需要的,即使被娃看破,娃还是希望自己的情绪被看到的吧,当然真诚是第一位的。还有情绪真是无处不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就会引起,不仅是我们家,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突然发现这还是一个很好的“双重束缚”的例子,哈。
写到这儿要做午饭,就打断了,现在有点接不上了,哈哈。想起啥是啥了。
2、被娃爹报怨不作为,我问他是如何忍受我的不作为的?他说被我打败了,哈,我有这么强?我咋感觉斗争这几十年,是我败了呢?
3、娃爹这两次出门,没带多少东西,娇情地让我送他到地铁站,美其名曰让我锻炼锻炼身体,几百米路,我问他为啥不穿自己5800买的外套,每天穿着我买的280的外套(实际可能280也没有,具体价格忘了)?他没啥说了,说衣服口袋大。这也是跟娃爹很大的不同,他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我把实用放在第一位。好多年前,我过生日,他买了一瓶280块的红酒,跟我得瑟,我说再贵也不是我想要的啊(那时候280觉得是很贵了,现在只是一个榴莲的价格了),经常把“这很贵”挂在嘴边,为此我十分瞧不上,觉得他虚荣,跟他争论。经常对他买些中看不中用的又挺贵东西来嘲笑打击他。现在想想他赚的钱,他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好了,现在有改观,就是干脆不太买东西了。今年的生日改观的就是不再自做主张他认为我要啥,而是听了我的需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越来越深的体会。
他周日是去会同学,给同学带的礼物,我说你很周到,他很得意说是的,他做事缜密。我问他“为什么别人这么做的时候,你会负担,老怕别人给你带东西,不想让别人这么对你呢?”他说都是老家的人,条件不太好。其实并不都是条件不好的,而且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现在学心理走火入魔中,我觉得是有深层的原因,不过我没再问了,因为地铁站到了。
昨天看迈克尔.怀特的《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讲到重塑对话时,怀特说他通过反思工作中用的重塑对话,也可以用到生活中,可以丰富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对话,可以重新塑造和生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我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正在试着学习丰富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对话,虽然有时不免生硬,练习多了也许就会好的吧。这本书里很多案例,最近看的一个是一个问题少年,为了完成收容所的任务应付差事去做咨询,自己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可救药,但咨询师对他的“承认”,彻底改变他的人生,刚开始觉得“被承认”这件事太陌生了,很排斥,不愿打破原来的生活平衡,后来这种迷恋上了这种“承认”,不但接受“被承认”,也开始“承认”别人。
我们都需要被承认,也学会承认他人。
3、最近几天听的叙事治疗的案例,叙事里面有一个环节叫“外部见证”,就是外人对当事人的故事的看法感受等,再反馈给当事人,当事人对这些反馈又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听的几个案例,我记住的点,当作外部见证的练习:
昨天下午听到的案例:一个女孩从高一开始长期受到同学、老师和权势的精神折磨,多次想到要自杀,老师问是什么让她没有选择自杀?她说是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无论别人如何欺负她,她就一门心思就是学习。长期的折磨她得了精神分裂症,幸运的是,考上大学后,遇到了极好的老师,开始给她做长期的心理咨询,她说让她放下仇恨的转折点是,有一次咨询中,咨询老师对她轻度催眠,让她闭上眼晴,想像她遇到了伤害她的那个同学和她的男朋友,让女孩问她同学,“你快乐吗?”然后问她,她同学如何回答,她说她同学说“快乐”,咨询师问“那你呢?你快乐吗”女孩说她没吱声。从那以后,她就想伤害她的人人家过得挺快乐的,为什么别人的错误她要受到惩罚承担不快乐呢?两个点“一门心思考大学”的信念和“你快乐吗”的问话。
第二个案例,一个学员心结是认为自己从小被父母抛弃,后来却是她对父母和原生家庭付出最多,她有一次跟她妈说她的委屈,提到父母对她的不公,她妈说“那咋办,我陪你钱吧”,这一句话,把一个悲惨的故事变成了喜剧,逗笑我了。1个半小时的访谈我就记住了这句话,“那咋办,我陪你钱吧”。当然,是她的“被抛弃感”,并不是真的”被抛弃“,其实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有真相。她认为“被抛弃”是真的,有那么多的事实让她相信是真的,当对话被重塑,她愿意接受的事实是她父母以他们的方式爱她,并没有抛弃她。
第三个案例,一个学霸妈妈和一个学霸儿子的故事,学霸妈妈对儿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事无巨细全管,儿子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到了高中学霸妈妈认为自己管儿子太多了,要放手,就啥也不管了,结果儿子本可以考清华北大的,结果考了一个对他们来说一般的学校。学霸妈妈一直很自责,如果娃高中时她介入(中间娃经历了一些波折),娃一定不是这样的结果。学霸妈妈问学霸儿子,考这么差你为什么没跳楼?学霸儿子说“我考这么差,还能上985,我运气够好的了。如果是小学初中,我可能会跳楼。”你为什么没跳楼?学霸妈妈问的霸气。我们虽然不是学霸妈妈,但学霸妈妈的自责,会常常有。
啰嗦太多了,就写三个吧。
4、昨天发生一个悲伤的事:我竟然想不起来自己的手机号码了,而记起的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一个旧号码,这好象是老年痴呆的症状啊。有一件欣慰的事:新成立的一个事务所对我感兴趣,问我有没有兴趣,说实话,我还是有过犹豫,跟娃说,娃说你去了会后悔的,是啊,又不是没呆过。只是仍有侥幸,税务事务所的业务会不会比会计事务所的业务轻松点?也只是想想,作罢。
今天天晴了,让人心情愉快,一下子唠唠了这么多,破了记录了,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