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狼山, 战胡儿,天摇地动,
好杀,好战,好男儿,
为国家何惧生死!
拼性命和番奴对垒交锋,我杨家投宋主忠心耿耿。
一个个为国家不避吉凶,金沙滩只杀得星稀月冷。
南北征战,两军阵前,万马军中,不惜命!啊~~~~~!
无粮米缺草料被敌困定,人又饥马又乏怎御敌兵。
杨继业再不能疆场效命,我要学马伏波革裹尸灵。
杨重贵,杨继业,刘继业,杨业,他的名字随着历史的进程被动性的更改。驰骋疆场领敌军闻风丧胆的杨无敌,却是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做主的人,这是多么的让人悲哀。
也许悲剧的注定从他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杨重贵的父亲杨信是五代时期麟州的一方豪强,以武力雄踞一方。当时的麟州刺史是刘崇,迫于自保,杨重贵被父亲到刘崇身边做人质,说好听定就是跟随刘崇左右。等到郭威灭亡后汉建立后周,刘崇在太远登机建立北汉成为十国中一国。杨重贵为了避皇帝的讳改名杨继业。
年近弱冠的杨继业在北汉以骁勇善战远近闻名,在辅佐刘崇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北汉军民给他起名杨无敌。也许是出于对他的信任、更多的也许是对他功高盖主的震慑,刘崇赐姓他国姓,杨继业再次改名刘继业。此后刘继业脱离北汉朝廷中心被远远的拍到了北汉与辽国边境驻守。
等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宋代后周,赵光义烛光斧影坐上大宋第二任皇帝时,发兵攻打北汉,北汉投降。刘继业作为北汉降将被宋朝皇帝赐原姓改名杨业。杨业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此时他已是英雄暮年。
雁门关之战,契丹贵族以十万之众,进犯雁门,潘美杨业这一次的合作天衣无缝。潘美“令杨业领麾下数百骑,自西径至雁门口,南向与美合击之。”这一战宋军一振过去的战败颓势,大获全胜,潘美、杨业都立了大功,而杨业在此战中更是率领数百骑兵,绕小路杀到辽军背后,出奇不意,展示了他“勇而有谋”的军事才能。自此,杨业威名大震,辽军远远望见杨业的旌旗,纷纷不战而走,不敢与他交锋,却也招来了同僚们的嫉恨。这一战使他名声远播,也是这一战埋下了他悲剧的伏笔。
雍熙三年,宋朝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王冼为监军。在寰州遭遇了辽兵的大举反击。当时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与敌交锋,而是迁移民众,但是护王冼和刘文裕坚持与辽国正面作战,嘲笑杨业怯敌。作为主将潘美深知宋朝官场的规则处于自保他没有任何言语。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
杨业知道此战必难取胜,就约定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然而杨业出击后,王冼等人没有等到战果,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竟然率领部队出击,随后,在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时又慌忙撤退,留下杨业孤军奋战。
杨业败退到陈家谷后,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只得再率领部下一力死战,最后杨业精疲力尽,为辽军生擒,绝食三天,悲壮而死。
是谁造成杨业的悲剧,主帅潘美?监军王冼?辽兵铁骑?降将身份?还是宋太宗的权术?杨业洞晓边事,太宗不计他是北汉降将,派他领兵戍守边关。杨业屡挫辽兵创建功勋,太宗旧将不免妒火中烧、攻讦不断。宋太宗把攻击杨业的奏章退给杨业本人以示信任,令杨业感激涕零。
看起来“君臣无欺”,但这信任却是有限度的。首先,杨业领兵基本不超过万人,军权并不高。其次,宋太宗为杨业精心设计了一个“牵制型团队”。他明知道潘美与杨业出自不同派系,却让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他更知道刚愎自用的监军王嫉妒杨业、不服潘美,却让他手握比潘美更重的权力,任由他对杨业指手画脚,无视此人凌驾主帅潘美之上发号施令,与潘美分庭抗礼,最终导致了杨业的阵亡悲剧。
世道不公,人心公。辽人敬重这个铁骨铮铮的敌手。杨业死后,辽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纪念他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