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打开《面纱》这本书,就有一句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话,出现在封面上:别掀开,被那些活着的人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
当然,每位读者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当我看见这句话的第一眼,不理解,完全不理解,只是感觉这其中暗含讽刺的意味。
这本书是我两天之内读完的,因为故事跌宕起伏,饶有趣味,主要围绕主人公基蒂的一生展开。
基蒂是个还算漂亮的女人,家境也还过得去,父亲是位没有野心向上爬的大法官,可母亲却是一位十分“上进”的妻子,日日游走在上层人士的妻子中间,阿谀奉承,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家丈夫谋个“更好的差事”,为女儿基蒂钓个金龟婿。这就是她一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基蒂不断参加各种舞会,舞会上的她美丽极了,尽管有很多人向她求婚,但没有一个基蒂能看得上眼的,直到25岁,依旧没能嫁出去。不承想这时,年仅18岁的妹妹就要嫁给一位继承爵位的丈夫。基蒂着急了,她为了能抢在妹妹之前把自己嫁出去,"冲动地"答应了沃尔特的求婚,尽管只是为了不再受到家里的冷言冷语。
和沃尔特结婚就能移居香港,两年后,基蒂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查理,查理与基蒂爱得火热。他们的奸情被沃尔特发现后,沉默的几天的沃尔特突然对基蒂说,要和她一起前去霍乱死亡之地当志愿者,这一晚,他倾吐了所有,他爱基蒂之所爱,厌基蒂之所厌,基蒂为人轻浮庸俗,他便时不时地、蹩脚地吐露一些庸俗的字眼;基蒂惧怕厌恶智慧,他便隐瞒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他感觉自己太悲哀了,因为尽管遭到背叛,他还是爱着基蒂。这一晚,他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被掀开了。
为了不和沃尔特去霍乱之地,基蒂赶紧找到查理与他摊牌,她始终相信她与查理的爱足以抵过一切,他相信查理会为了她与妻子离婚。事与愿违,查理说他爱他的妻子,他不可能离开她,反倒让基蒂回去和沃尔特求情。基蒂绝望极了,只得返回家中,与沃特一起共赴霍乱之城。这一天,查理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也被掀开了。
基蒂和沃尔特去到霍乱之城后,因为沃尔特是细菌学家,他抛下了一切投入到救援中,在这个人人像苍蝇一样死去的城市,基蒂感叹永生与死亡。在和修女一同照顾修道院孤儿的日子里,基蒂感到自己的灵魂都受到了洗涤,她似乎感知到责任与爱的分量,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她爱上了这里。可每每当基蒂离开修道院的大门,她便觉得自己与修道院毫无关联了。她始终认为,自己并不属于这里。
或许是因为修女们愿意放下世上曾有过的所有联系,只为换来这种牺牲与祈祷的生活;或许是因为一位满洲女子愿意做瓦丁顿的情妇并一辈子守在他身边是爱上了瓦丁顿的好。她不能理解一个女人,竟会因为一个男子的品行而喜欢上他。或许因为这些基蒂都无法理解,也做不到。所以尽管基蒂爱这里,可她并不属于这里。
几天后,基蒂怀孕了,可是她却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沃尔特心灰意冷之余,还想着要基蒂离开这里,可不幸的事发生了,沃尔特兰染上了霍乱,离开了人世。基蒂也将离开这里。
一下船,基蒂就被热情的查理太太招致一边,查理太太想邀请英勇凯旋又刚丧别丈夫的基蒂回自己家住并照顾她。难挡查理太太的盛情邀请,基蒂跟着她回家了。基蒂心里想着,她对查理已经无爱无恨,只有鄙视和轻蔑。可是事情却不像她以为的那样发展,一天查理太太不在家,基蒂再一次跌进查理的温柔乡里……
基蒂发觉自己很羞愧,很淫乱,她无法面对查理太太,她只想逃离这个丑恶毫不值得眷恋的地方。于是她回到了她的故乡英国。到家后,却知悉母亲死讯。
因为与母亲之间并没有什么爱与情分,基蒂看着母亲的遗体,却哭不出来。下楼来到父亲身边,对着火光,她在父亲脸上看到了一丝解脱!父亲告知基蒂,他刚得到了一个巴哈马首席法官的职位,他即将离开英国。
真的太讽刺了,母亲终其一生都渴望得到的,却在她刚死后发生。掀开母亲的面纱,看到的不过是一场虚无。太可悲了。
看着父亲满是皱纹的脸,基蒂忽然意识到父亲的一生,或许从来就没有幸福过。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与虚荣心作祟,所以父亲一直不能随心所欲,生的两个女儿也只是把他作为经济收入的来源,甚至因为家境的不富裕而轻蔑父亲,仗着自己是父亲的女儿榨干了父亲的爱。基蒂泪流满面,为父亲一直以来对责任感的屈服,感到愧疚不已。终于对父亲说:“您什么都不欠我的……如今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您了,您就不能让我试着爱您吗?”
基蒂想在自己的余生拥有与父亲在一起快乐的时光,她想在未来的日子里好好抚养自己的女儿,希望女儿可以勇敢、自由、独立、成为一个不依赖别人的人,比自己活得更好。
其实看完整本书,再回味几遍,我才意识到: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掀开被那些活着的人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而别掀开,是因为,真的很可悲。
基蒂用自己可怜愚蠢的前半生悟出的道理,是需要去用一生实践的。其实明白道理并不是一件难事,可真正实现却并不容易。美好的生活,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多么来之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