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身边某学霸君坦言——儿时,他为了争取更多玩儿的时间却养成了高效写作业的好习惯。
前段时间和很多家长探讨了孩子学习的问题,不少家长们苦于孩子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做事不专心,学习效率低,让家长们很是头疼。
说实话,非常理解这些父母,每天要忙自己的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还要督促着孩子学习,为了家庭和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这样辛苦付出,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有更快的进步,成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
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事与愿违,苦口婆心换来的是孩子的无动于衷,甚至厌烦和逆反,父母们的付出与得到总是难成正比,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坏毛病总是顽疾难除。有的父母渐渐失去了信心,有的忍不住要从“文斗”升级到“武斗”,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更年期遭遇青春期”的这种尴尬也越发突出了。
怎么办?如何破解僵局?
一
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就要逐步放弃“步步紧逼法”。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在被逼迫的状态下是不会产生自主意识的。
我们之所以会主动去做某一件事情,必须是自己心中存在一个目的性,或者说自己能够认识到做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益的。
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问题上同样也是这么个道理,当孩子不能意识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意义,不能体会到高效专注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即使家长再监督和嘱咐,都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导致家长或陪读或逼着孩子学习,最后得到的却是敷衍应付或消极怠工式的反抗。既让家长身心疲惫,也让孩子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父母们要逐步放手,特别是要改变“步步近逼”式的陪读,明确孩子的自我转变需要时间,可能中间还要经历反复,自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做到既要始终关注孩子的表现,还要懂得“孩子,你慢慢来”这个道理。
二
确定“近、实”小目标,激发主动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孩子并不能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将来人生的重要性,学习好的孩子其实往往出于各种各样特别单纯的原因从而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在儿童时期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信念的毕竟是凤毛麟角。
学霸君在上小学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在家里写过家庭作业。家距离学校比较近,他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回家,而是在教室里迅速先把家庭作业写完——当然,并不是因为那时他就有多么好学,而是为了快点写完作业,能够省出更多的时间回家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多玩会儿。那时,他基本上每天放学回到家里都是直接把书包往床上一扔就一溜烟跑出去玩儿了,由于作业已经写完(虽然我是迅速完成的,但是以学霸君的智商早就明白作业写不好的严重后果,所以从来不会糊弄的)爸妈也就不说什么了。
就是出于“省出时间来玩”这样的小目标,对当时的学霸君来讲也是极其现实的目标,他竟然养成了每当老师留完作业就第一时间快速完成的习惯,这习惯一直伴随着他的小学、初中以及之后的学习,及至正式成长为学霸,并在全国物理联赛中获一等奖。
当然了,随着慢慢长大,学霸君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已经不再是为了争取时间快点出去玩儿。但是由于养成了抓紧时间的习惯,所以每天课程结束立即高效写完作业成为了课后自由时间里第一重要的活动。而现今,他回顾自己的习惯养成,更加意识到了第一时间立刻完成作业的确是一种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与否的很好手段。
作为家长,写作业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那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作为小孩儿并没有这样的认识,即使家长耳提面命,孩子也不一定有所体会。可见,太过高远的目标此时对于孩子来讲还过于虚空,倒是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目标——比如可以出去喝小伙伴玩、可以看一会儿课外书或打一会儿游戏、可以看某个电视节目……这些孩子们喜欢做,却又受时间限制不能随意去做的事情,对孩子们更有驱动作用。
三
方法迁移,凡事都可以先制定一个相对容易的小目标。
这里只是举了写作业习惯的养成为例子,培养孩子其他学习习惯的道理是相同的。要想让孩子去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让他由小目标就能很快体验到做这个事情可以从中得到快乐或者是满足感,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去做。
曾经有一个学生特别爱上我教的英语课。这个小女孩儿英语学习能力比较弱,尤其是发音总发不好,开始学习时单词的读音总是读不准。我没有像对待其他学生那样要求她,而是帮她确定一个小目标——只要能够跟着老师跟读把音对准就算成功。
当别人的孩都在练习子独立读出单词或者短语的正确读音时,她还在努力跟着我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字母发音。每当她经过努力可以读出标准的发音,我就会夸赞她的成功给予她鼓励。
因为这个小目标是她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她对于学习英语便少了几分畏难情绪;由于我对她每次达到我们的小目标都及时予以鼓励,她又多了几分自信和兴趣。
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学生经过努力得到认可后开心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满满的是成就感。也就是从那时起,她爱上了学习英语,养成了每天学习英语的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经常做一件事就会认识到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即使是后面遇到挫折,获取成就感不再那么容易,孩子依然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