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枫桥经验”谱写基层治理新画卷
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枫桥经验”内涵丰富、历久弥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奋力谱写基层治理新画卷。
以党建引领擦亮政治“底色”。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最本质的特征和根本优势所在。60年来“枫桥经验”长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强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全面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制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把社区、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力量有效整合起来,打通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以人民立场点亮为民“暖色”。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所在。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践行“枫桥经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便民化服务,扎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投身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纷争。要用好“屋场恳谈”“围炉夜话”等载体,创新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使群众成为矛盾化解和基层自治的主力军。
以法治思维燃亮治理“成色”。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大创新发展,就是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领导干部要首先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同时要加大普法力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法下乡”,不断提升群众法律素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要不断革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创新干群沟通渠道,实现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联系“零距离”,变以往线下被动应对问题,为“线上+线下”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绘就人民满意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