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从刚识字到小学四年级,我的字都很漂亮。那时我还擅长绘画,画的还都是原创的,不是老师教的。比如我发明的两个8字组合的蝴蝶画法(一个8字横着、一个8字竖着,后来全班大部分人都模仿我这样画)我画的包子……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拘泥于生活。
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写字速度很慢(相对其他同学,或者相比老师的速度,我自己不觉得慢,考试可以考第一,就证明我的速度并没有耽误什么)。于是,老师就认为我写字太磨蹭了。
父母从老师嘴里只发现了我这一个缺点,当然就想努力改造我了。试想,如果我写字不磨蹭了,不就十全十美了吗?于是,父母开始试图纠正我的“磨蹭”,他们用了很多办法,比如限时法,比如督促法,就盯在我旁边,手一停就催促;手没停,也会督促我快点,再快点……大家可以想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心情吗?
写字对我来说,原本是一种很美妙的享受,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我写字,是因为我喜欢写字时的状态,我觉得我是在通过笔与字共舞。
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我手一动,一个字就出来了,而且我怎么动,字就怎么出来,这种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就好像一个喜欢做美食的人在做蛋糕,一个喜爱音乐的艺术家在弹奏钢琴,是一种精神享受。
但是这种享受,庸俗的成人怎么能理解呢?他们不重视写字本身,他们重视的是尽快完成作业。在他们眼里,无论是写字,还是解题,都没有什么美妙可言,都只是枯燥乏味的任务,就好像一个疲惫的码头工人,想要尽快把码头上的沉重的集装箱赶紧装上货船,好休息一下一样。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前者重视的是过程,而且在过程中很享受;后者重视的是结果,完全不在乎过程,只有做完了,才会轻松喘口气。
那么,虽然前者速度慢了一点,后者快;但两者究竟谁的效率更高呢?前者写字和解题都慢,可是写过的每个字,都记入脑海,做的每道题的思路,都烂熟于心。
后者呢?虽然快,但快的灵魂都没跟上,大脑都没运作,参与的只有眼睛和手而已。所以,尽管做的快,能记住的却很少。就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的太快了,都不知道人参果是什么滋味。
前者的状态下,孩子很享受、很快乐、很轻松,而且真正学到心里了。后者显然不是这样。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要求孩子,用后者的状态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呢?或许是人云亦云及功利心在作怪吧!
大家都在往前赶,你还保持原来的速度,就显得你慢了。慢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笨,于是,你也被挟裹着匆匆往前奔……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再接着讲我的故事,被父母多次催逼后,我的心态终于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把写字和算术当成享受了。我开始变得急躁起来,作业终于变成了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任务了。我的字也变得难看了许多,因为老师和父母都反复告诫我,字不需要那么好看,速度要快点。
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字是变丑了,可速度也没上去。但原本的享受和乐趣都丧失了。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变化,当然,最惨的是我。
一直到今天,我的字也依然很丑,写字速度依然很慢,我写字时的心情还是很急躁,常常在写一个词的时候,前半截是第一个字的左偏旁,后半截就写成了第二个字的右偏旁,也就是把一个词写成了一个新造的字。感谢电脑和互联网,感谢拼音输入法,使我可以摆脱写字的困境。
时光无法倒流,遗憾无法弥补。但教训可以借鉴。将来我的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如果他自己不觉得自己慢,并且很享受那种状态,我绝不会自作聪明的干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