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然 图/网络
这几日,一个陪读妈妈的咆哮刷爆朋友圈。
这其中的泪点每个陪读妈妈都秒懂吧。
每次接娃放学回来,都想着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可是陪娃写作业不到半小时,音量就不断变高,从低声训斥到高声怒吼,暴风雨来得异常迅猛。
没陪娃写作业,根本不知道自己中气那么足,没陪娃写作业,根本不知道自己脾气那么差。
每天一进门,先去冰箱里翻水果,边吃边看书,一个苹果能吃半个小时。能不吼吗?
好不容易坐到书桌前了,拿书,那本子,拿笔都是自带慢镜头,开写没两分钟,到吃饭点了。
吃饭后要求休息十分钟,等坐到书桌前,二十分钟已经过去。能不吼吗
开写五分钟,“妈,我要上厕所。”又跑卫生间蹲半小时。
再次等她做回到书桌前,一看两小时过去了。写得快得同学作业都写完了。能不吼吗?
写完一项作业要求休息十分钟,休息时间临结束,她抢走弟弟手上的玩具,故意扔到沙发上,惹得弟弟娃娃大哭,我只得过去哄弟弟,借此她又多出几分钟休息时间。能不吼吗?
写个作业,手里的笔,橡皮,纸条,都可以是玩具。一根笔拆了装装了拆,一块橡皮一会就被戳的满脸麻子,一个纸条一会上面就多了一只猫。能不吼吗?
别人作业9点完成,自己家孩子作业拖到十一点。能不吼吗?
这个陪读妈妈的书单,我想我已经要进入第三阶段了。
还有那让中产精英加速衰老导致的奥数,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说更是烧脑。我看着答案,却并不知道答案因何而来。能批改对错,却讲不出因为所以。
陪读过程,不但常常伴有情绪的失控感,还有被奥数折磨的无力感——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都辅导不了了。
每次碰到女儿同学的妈妈,话题全是围绕孩子学习,报了几个辅导班,真题做了几套。
焦虑是小升初妈妈的通病吧。
但是身边,也真有云淡风轻的学神级家长。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女儿学习极好,关键是她孩子学习从不用大人催,跟不用吼。
她说,学校老师找她去分享经验,她都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孩子从来没让她操过心,也根本没管过啊。孩子回来都是自己写作业,自己检查。她只负责签字。写完作业孩子就自己去看书了。也没特别培养,就是天生喜欢看书。
这妈妈上辈子是拯救了银河系吧。
这样天生就好学的孩子是有,太真的是极少数。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拯救过银河系,光羡慕别人家孩子并无卵用。今天的果,必有前日的因。问题多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上次读书日,说起在老大写作业的头疼,一位任过小学教师的妈妈说,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要。尤其是要抓住孩子的几个敏感期,那时孩子成长的密码。
小学低年级,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我确实错过了。
小学前三年,我因工作下班时间晚,不能接她,就找了托管班接,晚饭,作业都在托管班完成。
同事的孩子也因下班晚放托管班,但是她只让孩子在托管班写抄写作业,下了班就立刻去接孩子,让孩子在家完成别的作业。注重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我那时图轻松,下班回来刷刷剧,刷刷微博。等她写完作业才去接。
不用辅导作业,母慈子孝,我沉浸在表面的一切安好中。
一二年级一晃眼就过去了。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三年级,她成绩开始下滑,听写错字满篇,计算失误频出。
老师在家长会上强调,三年级是关键期,是分水岭,这个时期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基本会比较稳定,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问题都显现出来了。
开始自己抓作业,看着她磨磨蹭蹭,我心里真是火冒三丈。
于是乎,每个晚都要上演一场从和风细雨到狂风暴雨的转变。
俗话说,欠的债总是要还的,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也终究要加倍偿还。
有一个妈妈在孩子一二年级就培养出良好学习习惯,她说孩子每天回来就自觉写作业,九点以前就能全部写完。六年级了,每天晚上还有半小时运动,半小时阅读时间。对于每日作业能拖到11点才完成的孩子妈内心是何其煎熬。但现在的身心俱疲,可力不从心,不正是因自己之前偷的懒吗?
想要弥补自己当年偷得懒,却陷入另一个极端,介入太多。
我一心想控制她写作业的节奏,催促,催促不成就升级成指责,指责再不见效果就升级成怒吼。最后她哭红眼睛,我胸中吐血。
狠抓未见效果,反而在错误的方式上越走越远,我和女儿陷入了长久的权力之争。越吼效果越差,一度,她甚至会摔上门,将我拒之门外。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心理学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吼的次数多了,孩子也就有了免疫力。而刚刚吼过的我,却陷入深深的自责,深感无力。
最终,我决定从这场权利之中退出来。把她该做的事情交由她,把她该负的责任还给她。
第一步:我参考《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一书中的方法,给孩子买了一个定时器,由她确定自己写作业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少了我的唠叨,她的对抗,气氛总算缓和下来。
第二步:戒吼。我们陪读的初心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却因自己的情绪让陪读变成了对彼此伤害。看不下去的时候,去阳台或卧室深呼吸,或者去卫生间,看看自己生气时的可怕样子。让自己平复情绪。吼没有任何作用,在愤怒之下的口不择言,常常成了插进孩子心灵的尖刺。
我们想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就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少批评多鼓励。往往孩子一写作业,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不足。批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气馁。要激发孩子内心的主动性唯有鼓励。
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找寻孩子的优点,鼓励好的行为。写作业时,不是仅仅盯着孩子出错的地方,还要看孩子做对的地方,问她“这道题全对,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孩子去思考自己做对题时的状态。唤起她内心的成就感。
实在找不到可夸的点,就按照你希望孩子拥有的行为去夸赞
每个孩子都需要有成功的体验和与之相伴的成就感。鼓励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将孩子的进步与她付出的努力连接起来,孩子就会慢慢感受到成就感。这才能激发一个孩子的自信。自信决定了一个孩子做事的动力,当孩子对事情有控制感,他的态度会逐渐从消极到更加积极。
-------------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作者简介:悠然 曾经的媒体人,现全职陪伴两个孩子成长,正面管教实践者。在纷杂的生活间隙,依然有仰望蓝天的憧憬,文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欢迎关注悠然不知岁,成长路上有你相伴
长安二维码 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