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做的烧萝卜。 没错。 从这盘萝卜里,好像看见了自己。 因为它是我做的,经由我创造出来的。
开火,放油,加了葱花,油还没热,就扔进了葱花,没什么反应。 想起来着急了,应该等油热一下再炝锅呀,怎么就直接扔进葱花了呢。刚才自己没在。
然后放萝卜,把萝卜都放进锅里,盖上锅盖。 去包栗子去了。 一会儿闻到了糊味。赶紧回来看,才看见火太大了,一会儿功夫水就烧干了。 刚才没在,没注意到火候。
然后就加水吧,加了水。继续闷锅烧。然后就好了。 端出这盘菜,我好像看见了一些。
我问自己,好吃吗? 凑活吧。 你享受你的菜吗? 享受啥呀,就凑活能吃就得了呗。以此果腹,没问题。
你自己喜欢你做的菜吗? 不喜欢。
你想过如何提升你的菜的味道吗? 没想过。 就这样呗。 能吃饱就不错了。我能出去买菜做饭就不错了。以前都不做,以前就等着妈妈给我做,妈妈不给我做,我就朝她抱怨。我都不自己买,就必须她得照顾我。
你愿意为自己做些什么吗? 做一道好吃一点的菜? 好像也行,但是没有那么渴望。将就惯了。怎么惯了的?
爸爸说,别太讲究。穷讲究。你就这水平,非得跟人家大厨师比,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嘛,还永远不知足。凡事差不多就得了,别对自己要求太高,别对自己期望太大,那样的人呀,太累。 也容易得神经病。
看见了自己一直“知足常乐”“自以为是”的心情。 我就这样,做出来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已经很不错了。 知足吧,再挑剔,我就不做了。 饭是给谁做的? 好像不是给我自己做的似得。 照顾好自己是谁的责任?好像一切说起来跟自己无关一样。 反正我都给你吃了,爱不爱吃你就凑活吃吧,别那么多废话。 我学会了这样一种对待自己的方式。
想起来小时候,爸爸给我做饭,无论是做咸了,做得没味道了。 还是有时候没熟就上桌了。 爸爸总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服我:咸了好,过去红军都吃不上盐,人需要盐呀;没放盐的时候, 就说人不能吃太多盐,身体都坏了; 菜没熟的时候, 就说,过去的人还吃树皮呢,这都能吃哈。 当时,就这么硬生生的咽下去了。 没想到,我都学会了。
对自我发展的怠惰。 当我不去看“现实状况”的时候,当我为自己所做的的现状找各种理由来搪塞的时候,我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发展自己的机会。 我很好,i am good. you shut up.
现在我长大了,我在学习重新去生活。 我要为自己做一个什么菜? 这个菜的味道是怎样的? 我该加一些什么料? 火候我如何注意? 下锅的顺序是否也会影响味道? 影响整盘菜的能量? 当我愿意问这些问题的时候,答案会用行动去实现。
这让我想起了陈浪老师跟我讲的“共修”的事。 共修你有流程吗? 你有设计吗? 你有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效果吗? 你有听听别人想要的是什么吗? 恩,清楚了。看见了我的模式。
当我具有了观察自己,看见的能力。很多东西,会慢慢清晰起来的。当我看见了,我就不会再被困住了。当我不知道的时候,我是真的不知道。
当我都不能为自己用心做什么的时候,我怎么可能为别人用心做呢? 做出来的也都是假装为了讨好,为了达成目的的姿势。不照顾好自己,怎么可能照顾好别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有一点点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