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下
去非洲前,Naomi已经维持了两个月的“丧”状态(我用自我体验描述为“心脏肌无力”期,哈哈)。其时于她,当假期出游成了太常规的常态,新鲜的人和事物、各种古老的文明,激不起波澜也攒不下价值感。至于工作氛围,以平常心处之已算自持。十一后却忽然说,走出来了。
我问如何走出的,她说,说不出哪一个具体时刻,估计是大段没有网络的日子,找到面对自己独处的时间。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自由,平时太多的时间成了娱乐的奴隶。
那回来后对网络会克制么?“网络克制好像也不会,因为心里好像自动有开关了,确定了想做和要做的事就不会那么焦虑整天挂在网上了。”
想做和要做的事是?“把一年的计划分解”。所以之前丧是源自无力感么,一年的计划太庞大?她说或许吧,也可能是之前想要的太多,没找到重心,而如今释然在于,明白要不贪心,从想要的东西中找到最想要的,落实去做,分解到周。
嗯,道理简单,就是需要真的接纳。一个人低头走路时候,开关就打开了。
她的30已立
一句话概括下自己的30已立?
Naomi:没有哦,因为并不接受三十岁应当如何如何的社会仪式感。
以上。
迟言尺语:
跨过30岁那道年龄线,Naomi对30岁的仪式感和焦虑感不置可否,大概就像看穿了一种常见的幼稚寄托——指望通过婚姻、遇见一个人、换一份工作或者时间的递进,来全然改变自己人生。思维简单一刀切,又个性软弱贪婪,是很多焦虑的来源。
今年对几个伙伴来看都是多事之秋。25岁之后,难免看到机体巅峰不再、意外又纷至沓来。亲人的疾病,失恋种种。有妹子前几天说,意料之外又拿到了一直没得到的职位offer,是对感情失利的补偿吧。我说不要这样想,是你之前在那个团队中能力出众,才让他们发现不能缺少你。“失之东隅”、“另一扇窗”,对,都有它的安慰剂效果,可有时候你的自信不就来源于,人生不止一个支点。
祝大家都成为一个想法聪明行动果决的人。虽然,哈哈,7+3的比例能做到就很牛啦。
至于爬乞力马扎罗,海明威把那座圣山的顶峰,视为理想自由的实现与肉身的脱去桎梏,还有欲望与执行力的矛盾种种,Naomi的行程中,爬上非洲之巅的独自行动需要配七个后勤backup,他们4人团队则带了19个 (包括向导、协助向导、厨师、服务人员,其中包含一位背厕所的小哥~)。
综上,如果对于独行深山的需求,其实和我一样满足于各种徒步在成熟的文明景区如黄山华山各类国家公园足矣的,大可不必挑战自我,哈哈。
对了,Naomi上山路上吹风着凉,发烧,然后扭了脚,还是凭着意志力爬了上去。见面时候,拖着个扭伤的脚丫,包裹的纱布上还画了枚桃红色的心。我带了只橙色的记号笔,蹲她脚边儿又加了个小心心、小星星。然后各自哼着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相别而去。
自留地里,记录一点我们的小趣味,聊遣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