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成绩差,老师就会建议孩子多读书,培养阅读习惯。这是为什么呢?
1、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孩子做不出来?
平时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孩子就是做不出来?很简单,因为看不懂。如果你问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哪科最重要,他的答案一定是语文。因为低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小孩不需要特别用功就可以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把题目做出来,但如果他读不懂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文字转化为我们能理解的东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字进入人眼时,只是一堆光影的组合,我们的大脑必须以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对这些视觉信息进行重新编码,提取文字的发音、意义,我们才能读懂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意义。目前地球上能理解文字的生物只有人类。小孩还处于发育学习阶段,如果作业做不出来,很有可能是他还不能连贯地把符号编码成大脑能够理解的东西。
2、为什么要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文字不是人类天生就会的本能,而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人类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长达近十年,才能把原生态的大脑锻炼成适应阅读目的的大脑。
人脑阅读的功能处于左侧枕的一小块区域,脑科学家称之为文字盒子区。在阅读时,文字盒子区会调动人脑中的数百万神经元回路,整合文字编码系统。而文字盒子区只有在青春期才能达到完全成熟,这期间需要孩子经常阅读,摄取知识,建立庞大的神经回路网络。而神经回路建立之后需要经常使用,不断强化,就像健身一样,如果不经常锻炼,神经回路就会逐渐枯萎、消失。
3、如何科学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三岁是孩子性格培养重要阶段,七岁是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七岁时孩子可以流畅地阅读各种书籍,孩子的阅读能力越强,他以后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如果三四年级以前孩子没有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他的理解能力就会比其他孩子差很多,知识难度一加深就会有理解障碍,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四年级时有些孩子的成绩会飞速下降。
当然,阅读也不是越早越好,阅读要和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是持平的,莎士比亚是经典却不适合上小学的孩子,给孩子选书要根据他的年龄和认知来选。
另外,共读也是需要的。一方面给孩子树立榜样,另一方面也能在共读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陪孩子交流书里的故事,可以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语言能力,毕竟读懂是一回事,把脑子里的东西复述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