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内心久久萦绕着一个问题:祥子的悲剧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在探寻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来聊聊《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写于1937年,是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为蓝图的,当时国内正值变革时期,动荡不安。故事灵感来自老舍先生朋友所雇佣的人力车夫。
那时老舍还在山东大学任教,他的朋友谈起自家车夫买车又卖掉,三起三落的事迹;同时提供的还有另一个车夫的故事:被军队抓去,却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3匹骆驼。随后老舍辞去教职,开始收集故事素材,于1937年1月开始在《宇宙风》连载该小说。
在当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传统的、保守的、激进的、革命的各式各样的政治势力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底层人民的命运无疑是渺小且不值一提的,这也从根本上注定了祥子的悲剧。但祥子的悲剧又不仅仅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他个人的偏执更像是致命一击。
故事梗概
《骆驼祥子》不同于其他小说,它是以祥子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为描述对象的,作品也是站在祥子的角度展开的,虎妞、小福子、曹先生、刘四爷等,这些次要人物皆是为祥子服务的,正因如此,从祥子的社会关系里能看得出来,哪怕是放在21世纪,祥子依然会走向堕落。
故事的主线是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第一次祥子靠着省吃俭用、奋斗了三四年才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书中是这样写的:
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
《骆驼祥子》
可见凭人力车夫的努力,赚出一辆车有多难。书中对于他的收入有具体化的描写,祥子赁车厂的车,扣除上交给老板的,自己一天也就赚三四毛钱,再扣除嚼谷呢,我们姑且算一两毛。一辆新车的市价大概是100块钱,确实是要三四年的努力。但就是这样的辛劳,却在一次出车过程中被土匪一样的士兵抓走,丢了车。而这也成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开端。
但其实第一次丢车完全是可以规避的,当时要打仗的流言早已传遍街头巷尾,社会上的风声也变得越来越紧,这个时候钱反而变得好赚了。那些逃命的顾客在坐车的时候也变得“大方”起来,不再讲价。祥子在丢车前,作者对当天的形势是这样描写的:
听说车已经都不敢出城,西直门外正在抓车,大车小车骡车洋车一齐抓。
《骆驼祥子》
但人内心总是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个,祥子也不例外,总觉得厄运不会降临在自己头上,更不愿意拒绝送到嘴边的钱。这个时候有人喊:“有上清华的没有?”,别的车夫皆噤若寒蝉,无人搭碴儿,甚至连头也不抬。但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有人喊出“两块钱,我去。”的话,顾客也挑中了他,而祥子内心是怎样的呢?危险,在他心里觉得不会那么巧,因此他拉着车出了城。但刚出城,他们就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车自然是丢了,他也费尽力气才逃了出来,幸运的是在逃跑的路上,祥子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兵荒马乱的时节,骆驼自然是卖不上什么价钱的,再加上他出手得急,就只卖了35块钱。
那个时候的祥子依然保有淳朴的农民思维,他觉得靠出卖自己的力气,省吃俭用他早晚还能再买上车。在他的世界里,仿佛买上了车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他再次回到了人和车厂,因为那里有免费的住处,而这一去,他和虎妞的纠缠也拉开了帷幕。
祥子在这个时候又犯了一个错误,他把卖骆驼的钱交给了人和车厂的刘四爷替他保管,也就是虎妞的父亲。因着把钱存在刘四爷那里,他总是不愿得罪虎妞父女,生怕别人昧下他买车的钱。他迟疑懦弱,一次次在虎妞的软磨硬泡下妥协。
拉不上包月的时候,祥子就在人和车厂干。他在杨宅干过包月,但杨先生一家都是奴隶主思想,他们觉得仆人就是家奴,他们不让仆人有一刻停歇,书里这样写道:
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
《骆驼祥子》
只干了四天,祥子便辞了工。无处可去的祥子再次回到了人和车厂,他和虎妞的纠缠也从暧昧升了级。虎妞一个人在屋里喝酒,碰巧遇到不如意的祥子。因缘际会之下,两个人发生了关系。有人可能会觉得是虎妞在引诱祥子,但其实也许不是。祥子在明知道虎妞对他是何种想法的情况下,依然接受了她的邀约,与虎妞共处一室,饮酒,谈话。那种情形下,与其说是虎妞引诱了祥子,不如说是两个寂寞的灵魂在互相取暖。所以,谁都不能怨恨谁。
后来,祥子遇到了曹先生,曹先生是大学老师,待人宽和仁厚,祥子在曹家才觉得自己也被当人看待了。只是后来,曹先生被学生阮明举报,引来侦探搜家,而祥子也成了牺牲品,他攒了许久的买车钱被阮明洗劫一空,他买车的愿望再次落空了。
此时,他身无分文,曹先生也远赴上海避难,无奈祥子再次回到了人和车厂。而这一次,虎妞正准备了一个陷阱让他跳。虎妞怀孕了,逼他成婚。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祥子妥协了,这也是祥子堕落的开始。虎妞大他十多岁,长相丑陋,性格跋扈,他恨她恨到了骨子里,却还是没有勇气逃离她。不久,在刘四爷的大寿上,虎妞与父亲发生争执,把和祥子苟合并怀孕的事情公之于众,好面子的刘四爷赶走了虎妞和祥子。
他们租了一间房子,成了亲。成亲后他才知道是虎妞骗了他,她原本没有怀孕。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但祥子性格软弱,这看似是他无路可走的妥协,但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一边在心里厌恶虎妞,却也一边在虎妞身上占着便宜。他心安理得地接受虎妞为她花钱租房,置办家具、买菜做饭甚至是生儿育女;但他却从心底里看不上虎妞,觉得她粗俗,不是他理想中清白的适婚对象。他更是觉得虎妞是吸人精血的怪物,他害怕与虎妞待在一起,更害怕虎妞向他索爱,恐惧和嫌弃让祥子的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痛苦。小说中这样写道:
干咱们这行儿的,别成家,真的!一成家,黑天白日全不闲着,玩完。瞧瞧我的腰,整的,没有一点活软气。
《骆驼祥子》
祥子第三次买车是在婚后,用的是虎妞的私房钱,买的是二强子手里的一辆二手车。祥子是极不喜欢这辆车的,他觉得晦气,二强子是个卖女儿喝酒成性的烂人,他内心对于这辆车是抗拒的。但又不得不拉,后来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导致祥子大病一场。婚后的虎妞很快就怀孕了,怀孕后的虎妞几乎整日不出屋子,一方面是懒于动弹,另一方面也是不信任院子里的邻居,怕丢东西。她养胎的过程中吃了很多东西,在此期间结识了院子里的小福子。小福子是二强子的女儿,被卖给军官,后来军官离开北平,她也就再次回了家。二强子整日喝酒,两个年幼的弟弟全靠小福子养活,毫无办法的她就做了暗娼。虎妞为她提供场所,从中收取佣金。小福子也得益于虎妞的帮忙没有沦落到去白房子里做事。在这样各取所需的关系里,虎妞和小福子也产生过矛盾,只是后来又和好了。
小福子虽然生活得很艰难,可是她善良,也懂得事情该如何做,这点上她比虎妞和祥子都强很多。同时她身体瘦弱,比虎妞美丽,也俘获了祥子的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祥子是有大男子主义的,相比不用依附他活着,真实勇敢的虎妞,他更喜欢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男人保护的小福子。但他同时也是无情和没有担当的。以下两件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虎妞生产的时候,他几乎是持听之任之的态度,最终葬送了虎妞的命。虎妞因为孕期吃了太多东西,几乎没什么运动量,同时又是高龄产妇,导致她难产。接生婆没了办法,让祥子去请神婆大仙—陈二奶奶,可是人家没有五块钱不肯来,虎妞哆嗦着拿出最后的七八块钱求祥子去请,但神符也画了,药丸也吃了,虎妞还是没有生下孩子,而且眼看着大人也支撑不住了。
这个时候陈二奶奶偷偷溜了,收生婆告诉祥子,想法子到医院去吧,她的方法已经用尽。祥子这个时候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张着大嘴哭起来。反而是小福子,安慰祥子,替他去医院问。等到小福子回来告诉祥子,医生来一趟是10块钱,接生是20块,难产去医院是几十块,问祥子怎么办?
祥子不作为,在钱和两条命之间,他选择了钱,小说中有句话,读来让人脊背发凉。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骆驼祥子》
所以在他的潜意识里,虎妞是该死的,好像她死了,就没有人再胁迫他,他就可以过上他以为的自由且富足的日子了。这多么可怕,即使虎妞当初是骗了他,胁迫他成婚,但扪心自问,虎妞对祥子的好是出自真心的。而祥子的冷漠、偏执也断送了他的好日子。
虎妞死了以后,祥子开始变卖“家产”,虎妞买的车,虎妞的首饰、衣物,家里的锅碗瓢盆等等,他只留了他的铺盖卷其余的全卖了个干净。小福子为他忙里忙外,怯懦地说出那句:“我没法子。”
可是祥子心里想的不是对小福子的爱,而是他没办法负担起她的两个弟弟和一个酒鬼爸爸的责任,他选择做了逃兵,搬走了。
随后祥子重新找好车厂,又开始了拉车的行当。但现在的祥子开始抽烟、赌钱、喝酒了,变得和别的车夫更合群了。这也表明祥子在对抗命运,对抗苦难的面前,低头了,妥协了。
后来他拉上了夏先生家的包月,被夏太太“勾引”,风流过后他得了脏病,这之后,他开始变得圆滑,偷懒,与客人斤斤计较,不再爱惜车了。这个时候祥子又遇到了曹先生,让他再次对生活燃起希望的与其说是曹先生,不如说是他最后的想象。
他想象着再回到曹先生那里去拉包月,把小福子也接过来,两个人重新开始。事实上,曹先生也答应了。可是当他满心欢喜地去寻小福子时,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小福子失去了虎妞的庇护,被二强子卖到了白房子里去了,在白房子里没过多久她趁着天黑跑了出去,把自己挂死在树林里了。这下子,祥子所有的念想都破灭了,他用不着去曹先生家了,自此他完完全全地堕落了。
小说中是这样写的: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
《骆驼祥子》
后来他也开始去白房子了,得了病,也不愿再拉车了,他开始投机倒把,透支他从前攒下的信用,借钱,骗钱度日;直到无人再搭理他了,他就把阮明出卖了,换了钱花。至此,祥子已经堕落到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祥子的悲剧性
祥子从一个相信努力劳作就能过上好日子的人堕落为一个吃喝嫖赌,骗钱出卖灵魂的人渣,除却当时的环境因素,祥子个人的因素更多。
首先,祥子偏执浅薄。他固执地以为只要自己肯卖力气,就一定能买上车,买上了车他的日子就好了。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活在自己的认知里,一味感动于自己的劳苦,却忘了,富在术数,不在劳身。他不愿意或者说害怕尝试新的事物,他把卖骆驼的钱存在刘四爷那时,刘四爷愿意借钱给他买车,利息只算一分,但他不愿让刘四爷白吃他的利息;后来在曹家拉包月,高妈劝他把钱放出去吃利息,他也不愿。在他的认知里,仿佛全天下只有拉车才能赚到钱。
其次,祥子只注重眼前利益,贪小失大。他省吃俭用三四年攒钱买了车,本来若能安安稳稳地拉车,他不会大富大贵但也不会过得太差。但是在风声鹤唳之时,为了两块钱铤而走险拉车出城。别的车夫都不敢接,他却上赶着触霉头。丢了车以后,他丝毫没有反思,只是觉得是自己倒霉。他恨那些士兵,掠夺了他;后来在曹先生家拉包月也是,遭到侦探大兵的洗劫,攒了许久的钱又被人夺去。明面上看,他是受了曹先生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是他胆小怕事,被人随随便便一吓唬便失去主见。
另外,他处境艰难,却自视清高,不懂变通,愚善加身。祥子辛苦从山里牵了3匹骆驼,却低价卖给了老翁。后来回到城里,刘四爷告诉他若卖给饭店里杀肉,至少能卖60块,但他接受不了骆驼要经他的手被宰杀。高妈让他拿钱出去放贷吃利息,他却也不愿意做盘剥穷人的刽子手。在明知道曹先生被举报,有危险的时候,却不懂得变通,被蹲守的士兵抓个正着;被威胁被恐吓,只会乖乖破财免灾。这样容易拿捏的人,谁不想占便宜呢?
最后,他缺乏担当,只会怨天尤人。他恨虎妞骗他怀孕,逼他成婚;却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事后总是怨恨别人,怪虎妞引诱他。后来,虎妞难产他却毫不作为,白白葬送两条人命,却怪命运对他不公;虎妞死后,小福子乞求他收了她,他虽然爱着小福子,却经过衡量计算得失后还是选择一走了之。日后念起小福子时,又回过头来找她,却发现小福子早已被生活折磨至死。他缺乏为人夫的担当,一方面不想被婚姻家庭束缚,一方面却想有个人可以像小福子那样为他洗衣做饭,打理生活。每次遇到生活里的挫折,几乎从未反思,只会怨恨别人。
所以,祥子的悲剧更多是他自己造成的。
小说的语言和艺术性
《骆驼祥子》通篇采用地道的北京方言,语言通俗易懂,看似幽默实则充满讽刺,小说中的很多描写十分传神,令人叫绝。
写委屈,老舍是这样写的:
这些话,碰到他自己心上的委屈,就像些雨点儿落在干透了的土上,全都吃了进去。
《骆驼祥子》
谈及穷人的命,他是这样写的:
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骆驼祥子》
他写祥子的状态,是这样写的:
把夜里的事交给梦,白天的事交给手脚,他仿佛是个能干活的死人。
《骆驼祥子》
他写祥子后期堕落的生活状态:
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的遗憾
诚然,《骆驼祥子》生动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劳动者从对人生充满理想和斗志沦落为个人主义末路鬼的过程是成功且不朽的,但亦有缺憾之处。结尾过于潦草,祥子从婚姻里挣脱出来后,陷入到不太明晰的政治乱局里去了,但这部分写得很模糊,只是单纯靠祥子出卖阮明这个隐含的设定来说明祥子的堕落,并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同时祥子的结尾也感觉意犹未尽。
参考和注释:
[1]陈思和.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3(2004):12.
嚼谷:生活费或口粮。
白房子: 方言,指旧社会的一种下等妓院。这种房子的内部生活环境和条件一般都是非常差的,并且一般都是被建造成平房,同时一般都是被建造在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