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我一化为三,地位(控制权)量化总数为十。
善良与高尚是我,占四
恶与堕落是我,占二
还有懦弱,自卑,怨恨是我,占四
如果你遇到善良和高尚的我,你一定会很幸福,你有十分之四的概率遇到。
你不大可能遇到恶的我,因为它天生比较弱小,而且只有遇到了悬崖式的绝望,善良与高尚甘愿沉寂,懦弱自卑怨恨也愿意让出地位,它才有出头之日。
如果你遇到懦弱自卑怨恨的我,我想我一定会造成双赢局面的反面结果,双双失败。这种概率挺高的,虽然我已与之抗争十几年,可胜负仍然是五五之分。
我其实有过这样的机会,善良高尚与恶念联手,共同对付懦弱自卑怨恨,甚至干掉它。然而到最后我却发现,可以称其为人类精神必需品的爱(或爱的能力),偏偏在懦弱自卑怨恨的我身上,善良高尚的我没有,恶念堕落的我亦没有,他们只在乎大道,不在乎小我。我做不到将它们一起扼杀掉。
正所谓开局四二四,如今几经折腾。仍然是四二四。
当我决定三年之内无条件尽所有可能帮助你的时候,是善良和高尚做出的决定。它们说,相逢是缘,这一场缘法,可以在不伤害你的情况下,磨炼自己,让这幅身体适应善良和高尚,体会善良和高尚的魅力。它们会一直看紧我,所有的帮助都是无条件的,一旦有,那就是决定失效之时,缘断之日。这是善良与高尚定的一条底线,底线是三者均承认的铁则。
小半年已过去,其间恶念,懦弱,自卑,怨恨当然也从未间断的轮番登场,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磨炼,没有它们,其实上一段的决定只会让我甘之如饴,不会有磨炼的。
我的懦弱来源于对亲情的不信任,我暂时归结于童年亲情的缺失。因为我并没有患有任何显性的心理疾病,我可以为自己诊断,而我却真实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懦弱和不安。
我的自卑也来源于亲情的缺失,我总是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奶奶才不喜欢我,爸爸才总是不理我,妈妈才总是外出见不到。虽然如今我已明白,不是这样的,谢谢全都不是因为我不好,而只是,无论我怎样,事情都只会只有这种结果。可是这种该死的情节却将自卑烙在了我的心上,时不时的来烦我。
怨恨的主要来源是初中的那件事,我仍然不愿意展开,暂且藏在心里吧。
至于善良和高尚,我知道,一定是从书里学来的,嗯。我小时候看了很多书,很多我都不记得名字了,但我肯定我是和那些人交朋友,交谈学来的善良和高尚。我以我的生命担保,我做过不少善良和高尚的事情。有一件值得称道的是,我自愿捐献过一次造血干细胞。不管你了不了解过程,我得告诉你,我给了一个陌生人重获生命的希望,我一直以为生命是伟大的,所以我可以好不谦虚的说,我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至于恶念,是从生活中学到的,堕落是由生活学来的,然后自己还主动发展了一下。所以有不少人遇到堕落的我的。
还有两年半,我需要撑下去。便做了一个类似三段论:
条件一:你是个好女孩
条件二:你没有不想理我的任何迹象
结论:你是有可能喜欢我的,至少有朋友的那种喜欢。
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决定,如果你有三次不理我,我便初步判断我的主动很可能造成了你不必要的困扰,我便会撤销所有主动,以完全被动的方式完成三年之约——与我自己的约定。
We struggle so hard to hold on to these things that we know are gonna disappear eventually. And that's really noble.
在不越过noble这条线的基础之上,时间到后我就会消失,然后去寻找最后一个可能可能成为我妻子,能与我一同去完成我必须完成的任务的人。甚至,我还要去追寻我的天命——建造那座魂牵梦绕的图书馆。
2019年3月17日更新
2019年3月18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