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积累。但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践,把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他人传授给我们的经验,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通过大量重复的练习,把这些知识、经验变成我们能够熟练掌握的技能。
但当我们面对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有的人很快就可以掌握并熟练应用,而另外一些人练习好长时间尽然还没有入门;练习同样的时间,不同人对同一项技能掌握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造成这么大差别很重要原因是:他们的训练方法有问题。
对训练方法我们通常存在三个误区:
- 误区一、练习没有太大的作用,能力受基因限制
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 误区二、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能力就能变强
事实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没有正确方法而反复去练习,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 误区三、只要足够努力刻苦,就能提高成绩
事实上,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采用正确方法的练习才真正有效。那怎么样的训练方法才算有效呢?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有目的的训练。
有目的训练的四个原则:
- 确定目标不断改进
- 训练中必须专注
- 有及时的反馈
- 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
只有有目的的训练,那种让我们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而且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进步。
然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大脑都有极强的适应性,通过刻意练习,能够改造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创造潜能。笑来老师在提高元认知的三个建议中提到,坐享是一种简单、朴素、有效的“大脑体操”。通过坐享这种刻意练习,可以直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表面积。
我们都听过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一万小时定律不是把一件事情简单的重复做一万个小时,它是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重复训练一万个小时。刻意练习也被称为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那上面是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也是“有目的训练”中的一种。刻意练习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 来思考问题。
“心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套路”。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他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与规律,这些结构、联系、规律况且称作为“套路”。
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让习得知识背后的“套路”,达到尽快掌握知识的目的。如何运用刻意练习进行训练呢?
第一步:创建模型
这是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创建你所在领域背后的模型、套路、方法。
永远不要在工作的重复当中,试图认为能够建立起你的知识。必须在你自己理性的思考情况下,找到这些经验背后的东西。当然,你也可以学习杰出人物的做法,研究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不断尝试和改进。
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研究高水准的文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模仿优秀的人的写作方式,优秀的人思考方式。
第二步:及时反馈
强化结果与决策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差距,刻意练习。
第一、通过别染提供反馈信息。许岑在高效学习的课程当中,给高效学习的定义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想要在一个领域快速成长,让这个领域第一流的人给你指导和建立反馈,因为你能在第一时间学到经过宝贵经验积累下来的正确理念和方法,从而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第二、让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及时的、高质量的反馈来提升效能。我们的工作有时候是整个项目的一个环节,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成果怎么影响结果,工作就很难提高。刻意练习的原则告诉我们,我们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和最终的结果建立联系。比如做平面设计的设计师,尽可能的了解你的每一次设计用在了哪里,用户评价好不好,哪些地方不满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联合自己部门的同事一起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法,自己再刻意练习,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不断改进。
第三步:重复练习
在前面两条原则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不断的重复大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