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就是不受外界干扰。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于是,我摒弃了许多杂音,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不去看外界发生了什么,不管别人异样的眼光。
可是,这样做,便把定力想窄了,也把自己的生活变窄了。也容易让自己变得狭隘与极端。因为你虽然目标清晰,但是,人也会因此变得狭隘。
看到曾国藩,也又一次理解了什么是定力。定力除了自己目标清晰之外,还有抵抗外在压力的内在定力。前者是被动屏蔽,后者是审时度势后的主动选择。只是这里也少不了一丝冷漠,以及当与亲近之人产生利益矛盾时的内心纠葛,还有与在道德底线的反复横跳。
曾国藩,初读书时,想做“圣人”,每日反思,但是,这种清高也破坏了他人的利益。一味坚持“正确的事”,让“好人缘”分崩离析。
作为文人,被派去带病,给予支持又少,于是,他开始像他人索要军费支持,甚至还有强硬手段。我不知道此时的他,与当初的圣人之言,有没有产生过矛盾与纠葛。面对“上司”皇帝的干扰,非要让他出兵,他坚持认为现在自己的军队,还不够“成熟”,拒绝出兵。如果说这种豁得出去的拒绝是一种定力的话,可是,因为拒不出兵,好友和恩师皆失去生命的情感纠葛该如何化解?
百转千回的梦里,是否也会寝食难安,艰难抉择?还是认定之后,真的不管其他。最终的结果,如我们所说,自然是好的。可是,那一个个寂静的夜晚,是否让自己变得焦虑内疚,甚至开始动摇?
最近的我,好容易振作精神,可是,精神满满的我,也总会给别人带来焦虑。让我停滞不前,我当然做不到。可是,若让别人难受,也是我不愿。所以,接下来的我,应该只是默默工作。唯有自己轻松闲暇时,再与他人交流,以防给予别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