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事中越来越脆弱,事后越来越坚硬。
厄运一直都在,偶尔藏匿起来那些心存侥幸的可笑人类就以为真的得到了恩赐,被扼住喉咙还要苟且喘息,越来越相信命运以及承认自己的卑贱。
世界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总也不能免于世界带来的伤害,所以总生着灵魂的病。在苦难面前人们常常专注于自身的悲伤,其实,抬眼看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地方也是满目疮痍。
今天上午跟我妈去大澡堂洗澡,被柳园澡堂的大水流惯坏了,去哪里洗澡都嫌水太小。快洗完的时候旁边两个人的谈话有点让人忍不住仔细听下去,旁边一个小孩还坐在米色的浴盆里,身边是年轻的妈妈。年轻妈妈旁边一个中年妇女搭着话问了年轻妈妈也几个孩子,问完说:“那现在日子过得很滋啊”“滋什么啊,孩子他爸死了,要是他爸还好好的那是很滋。”年轻妈妈用刚才不变的语调说这话。旁边的妇女明显有些尴尬,声音低了一点,说出口的每一个字感觉都像在语言中枢过滤了很多遍。旁边稍微有一些距离的我和妈妈也听到了所有内容。年轻妈妈33岁,死去的丈夫30岁,家里两个孩子,都是很小的年纪。可能也有点有相似悲剧的人愿意听到对方的悲伤,毕竟旁人只能摆出怜悯却不能懂,有相同悲剧的人互相怜悯,一者可以感同身受,二者别人的悲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命运不公的苛责。我分明看见已经洗完要出去的妈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竟然不加掩饰的保持面对年轻妈妈的方向,就那样听着、看着。那一刻心里的悲伤就像大风卷起的浪一样,翻腾着,喧嚣着。我也在听,那种偷偷地在听,感到一丝丝的可耻,但是又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也是自己的心意。
后来出去以后妈妈还是像刚才一样的不加掩饰的盯着年轻妈妈和她的孩子,日子对于他们还是显得稀松平常,谈起往事也有些云淡风轻,以前我总觉得悲伤会被时间慢慢磨平,最后投入到日常的忙碌和不悲不喜中。只有当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才发现哪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这之后,生活中的很多微小的事都有可能成为悲伤发酵的温床,悲伤不会消失,只可能暂时忘记或者慢慢发酵。
自从爸爸的离开,也许是对死亡这个词的敏感度提高了,仔细一听身边很多这样的事,这个年轻妈妈的事是第三个。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都说好人一生平安,但是现实慢慢消磨着我们自信的骄傲和期待,我们会骂,会哭,会怀疑,会不知所措,希望在这之后生活还能继续。希望死亡让我们懂得生命有悲伤的同时,更懂得珍惜和快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