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作的第一天,是学生报到的日子,自然是各种忙乱。快结束的时候,一个家长单独找到我,说是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大体情况是,这个家长在孩子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才从数学老师那里得知,孩子有半个学期没交过作业,孩子和老师有对抗情绪,家长担心这种情况延续到初中。听完家长这么一说,我当时心头立马一沉,好家伙,刚工作就要碰上难题。
后来,这个孩子不仅没有给我制造什么难题,反倒帮助我帮助班级做了一些事情(后来做劳动委员,一般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家长认为我有贡献,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不过是顺势而为而已。这个孩子偶尔和数学老师有一些顶撞,也不过出于对应试上刻板要求的不合作而已,数学老师刚开始也觉得这个孩子有点刺头,不看好,但后来是越来越喜欢,喜欢这个孩子对数学的喜爱,看好他的潜质和后劲。这个孩子刚开始的成绩很普通,居中,后来是稳中有进,考入省重点高中。
02
这个孩子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时常想起他,是因为他身上具备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很少在其他学生,包括成人身上看到,也包括我,这个孩子内心平和做事专注。有一次,孩子的妈妈在路上碰到我,简单聊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妈妈自己对孩子的自制力都表示敬佩,说比大人都做得好。其实,对这个孩子来说,他从来没有刻意去控制自己,是事物本身对他的吸引,让他深深地沉浸其中。这个孩子,刚开始摆弄航模,后来搞动漫,再后来画画,以弥补动漫画面的不足,关键的是,他的考试成绩,应试那些东西也没有落下,而且越来越好,后来被保送上海某重点高校,在大学期间,成了学霸,频频获得奖学金,被保研到清华大学,但觉得保送没意思,申请到国外读研。
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这个孩子的内心完整和谐,通过不断地努力(好像对他而言,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达成了成为他自己的目标(既然不是刻意为之,对他来说,这也谈不上目标,反正就是那么自然地发生了)。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我观察到内心完整和谐,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能够接受自己和现实,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第二、基于前一点,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专注而高效;第三、尽管有困难,但是基于前两点,他收获的是喜悦和成就感。
后来,跟孩子的家长交流,学习他们的教育之道,我们达成两项共识:自主性和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帮助孩子寻找他的兴趣爱好,这两个方向确实重要,因为一旦建立起来,家长并不需要在孩子身上花费多大的心思,虽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还是发现,这里有一个隐性的前提,我们没有凸显,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都是平和的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应试教育之下家长们的功利和焦虑。
03
相比之下,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是分裂的,内心平和的人少见。分裂的人,心理能量被各种力量的撕扯所消耗,最大的表现就是言行不一,说的是A,做的往往是B或-A,当然那种虚伪者另当别论。之所以会这样,就涉及到专业的心理学,自己也只能揣测一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若遇到如下两种情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分裂:一、缺失安全感,二、缺失尊重。人需要安全感和尊重,如同植物对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的需要,唯有这两者才能让一个人尽量减少外界的伤害与干扰,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
内心分裂的人,他们往往以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而外界的标准,除了让别人满意之外,很难让自己满意,因为这弥补不了分裂带来的心内缺憾,因为分裂,难以体会内心平和带来的安宁与幸福,因为分裂,被外界事务和他人所左右,体会不到自由的滋味。
04
今日,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和我教过的那些孩子。有太多的孩子,以“自残”的方式追求着社会和父母眼中的成功,而我,为了完成社会赋予我的职责和家长们的期望,也做了很多“伤害”孩子们的事,虽然很多人给予了认可,甚至还以此获得了一些荣誉。
有幸遇到这个孩子,遇到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让我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孩子,少了一点慌张,多了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