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书《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赵国的国君赵简子有一天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他给两个儿子每人一支书简,上面写着训诫的语句。赵王嘱咐两个儿子,务必把上面的内容记住,好好保存书简。
之后,这件事就像被赵王遗忘了一样,再也没有被提及。直到三年后的某一天,赵王又把两个儿子召唤到近前,忽然问起竹简的事。
大儿子伯鲁早就把这事给忘得一干二净,竹简也丢弃不见。
再问小儿子无恤,无恤则对答如流。问到竹简,无恤立马恭敬地从袖子里抽出来,递给赵王。
这样一来,赵王对小儿子十分满意,就将无恤立为世子。
我们想想,赵王是拿竹简给两个儿子当玩物吗?
自然不是。其实,赵王无非是想通过这个不起眼的物件考察谁更适合做自己的接班人。通过竹简,可以看出谁更爱学习,更能学得进去,更能耐得住寂寞,更能拒绝得了繁华的诱惑。
竹简,即是当时年代的书,因为看书,两位公子的命运大相径庭。如何看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看来,这句话绝不是夸张。
能够会看书,会学习,改变自己,不只是古人的专利,在当今的社会,机会也总是偏爱垂青那些会读书、爱学习的人。
然而爱读书,只能称得上一个爱好,离促进自我成长还有段距离。只有会读书,通过高效率的阅读,从海量的信息中汲取知识,实现知识有效积累,才能谈得上自我成长。
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就是这样一本传授“会读书”技巧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孔普是一位从事阅读效率工作的专家。彼得·孔普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宾夕法尼亚州视力研究院阅读工作室总监一职,后来担任彼得孔普阅读顾问公司的总监。他还曾担任伊芙琳·伍得动态阅读教育机构的总裁,为尼克松总统时期的白宫官员讲授快速阅读课程。
这样一位阅读方面的效率专家,在《如何高效阅读》中,毫不吝啬地提供给读者提高阅读效率的心法,不仅从速度上,更从内容理解、阅读目标确立等等方面,给出综合提高阅读效率的练习方法。
·快速阅读技巧
书中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都是经过作者彼得·孔普在阅读培训工作中经过验证,有效的技法。
技巧一:环境准备
灯光
阅读时,光线要求不刺眼,不暗淡。如果是灯光,要求不能有较强的阴影,这样的灯光太亮,会造成视疲劳。
其实这点在我们小学时候,老师都有教过。读书的光线最好的,其实是自然光,但不能直接在太阳下看书。
坐姿
高效阅读不是随地都可以,要尽量在书桌前,端坐,书与桌面的夹角呈45度,防止长时间不正确姿势会造成身体的不舒服。
其实这和看书的内容也有关,讲究阅读效率的书,一般不是消遣性质的,如果躺在床上看,很可能一会儿就会睡着。端坐,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暗示,要对读书严肃、认真一些。
物件准备
做阅读练习时,需要一些必要的道具,例如用于记录的笔、计时器(手表)、纸张等,另外,还要挑选练习的书籍。
一般来说,小说类图书是消遣型阅读,读起来可以求快而无须记录。而一些非虚构类图书,其内容需要做标记、做笔记,读完书需要好好消化内容的。练习时,应该注意书的选择,例如练习找主题句、关键词,就要选非虚构类图书。
技巧二:身体强化
控制眼球转动
阅读时将眼球左右转动,强化速度,并要保持不停顿的状态,避免回读。
这种练习有点像京剧名旦梅兰芳在学徒时所做的练习,很适用于如今阅读时的眼球练习——保持头不动,盯住天空飞翔的鸽子或者水里的游鱼,再或者头不动,手臂摆动,眼睛盯住手指尖。
控制心中的“嘴”
正常人的眼睛将所看到的物品反馈给大脑,只是很短的一瞬间。但在这一过程后,如果又让大脑命令嘴发出声,有时候嘴虽然不发声,但是心里也会念出来,速度就慢很多。所以练习关闭心中那张“嘴”,消除默念,对阅读速度提升很重要。
用手指引
人的眼睛有时会习惯性转动,但大脑已停止运行。这个时候,人看上去是在看书,实则在发呆。为了避免这种走神的情况,彼得·孔普建议读者用手在书页面前快速划过,通过手的指引,保持住大脑的注意力。
书中还有很多其他技巧,这里无须赘言。这些技巧需要读者不断练习、强化,将这些技巧固定成为习惯,然后阅读速度就会有质的飞越。
这本书之所以名为《如何高效阅读》,而不是如何快速阅读,是因为“高效读书”,不止关乎速度,也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关。
·增强内容理解、记忆
明确阅读目的
根据不同目的,不同体裁的书籍,阅读方法也不相同。
例如一本干货满满的非虚构类图书,就需要先了解概况,从目录了解作者写作思路,然后在心中设置问题,带着疑问进行验证式阅读。这样读书,是因为阅读目的是想从书中学到作者的思考逻辑和关键细节知识。
增强理解力
有很多情况会影响我们的读书理解,《如何高效阅读》中有很多原因,细究起来,可以总结成两个,一个是书的原因,一个是人的原因。
书的原因有,书籍内容太抽象、词语太专业化等。人的原因有,读者的词语储备量不够、与书中语言不是同一语言环境等。
针对上面的原因,做不同的刻意练习,就可以提高理解能力。
针对抽象内容的训练,可以通过练习为书的片段划分级别,也就是按照关键程度或价值大小,用1/2/3这样的数字标出来(1表示第一级,2表示次要的第二级,3表示更细分的第三级),方便理解。
词语太专业化,需要读者通过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通过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克服。
读者自身的词汇储备问题,应该通过大量阅读,由浅入深,由薄书到厚书,积累词汇。日常生活中,快速浏览报纸和信件、邮件等,都是很好的练习机会。
对于非母语的人来说,要了解阅读书目的实词、虚词组合,还可以通过视觉模块的方法将词组绑定起来,加深意义的理解。
上面这些速读技巧和内容理解的建议,如果不实践出来,只是一纸空谈,所以在《如何高效阅读》书中留出很大篇幅的练习内容。如果我们学会用手指引、用数字标层次、用鱼骨结构图回忆出所读的内容等等技巧,并且持之以恒地练习,我们不难切身感受到自己读书效率的提高。
也许有人会说,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读书呢?为什么还要学习如何高效读书呢?
没错,学习的道路有许多条,可以旅行,可以听讲座,也可以接受师傅的面对面传授……但是,读书,是不拘泥于地点,又不择时令的绝佳学习方法。没有比书更直接、更浓缩地反映他人,尤其是专业或者伟大人物,他们的经验、思想和创新。一本书,如果学会快速阅读,可能在一两个小时之间,读者就会接触到作者可能花了十几年工作总结出来的精华经验,就像《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可以让读者不必亲赴美国参加培训,就能领略有关阅读效率的专家那全面、细致的技能建议和讲解。
阅读完毕并不是读书的终点。掌握正确的方法,加速阅读,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知识中吸取知识,积累经验,促进自我成长,这才是学会如何高效读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