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发单时,听市场部的陈老师絮叨,工作没有动力。
原来学校一方面规定,市场部招到一人,提成十元,一方面又在所有的宣传单上都预留了三位高管的电话,微信二维码。高管们接到电话,收到信息,也是不会和客户去周旋的,他会把信息再一次转给市场部的人对接,这样市场部的人对接成功没有提成,是份内工作,如果对接不成功是工作执行不到位,是要挨批评,甚至罚款的。显而易见这种管理方式适合为商心理,但却与现实背道而驰,谁的工作不是为了挣钱,尤其是市场部的人,工资不高,靠的就是提成,如今提成被变相截断,有牢骚是理所当然的了。有了牢骚,工作还怎么有动力,有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呢?
说到预留电话,扫描二维码加微信,是如今流行的一种工作方式。电话微信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方便自己,后来才知道所有的通讯工具,通讯平台其实是为别人提供了方便。对于拥有者都是一种绑架,一种烦恼。
微信用于工作,是如今的一大流行,更是一大特色,老板习惯通过微信,控制员工所有的时间,恨不得二十四小时让你工作。微信管理工作是新型的“剥削制度”,比剩余价值的说法可怕多了,一方面占用了员工的休息时间,一方面控制了员工的精神状态,让你时时刻刻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自打微信出现后,以它的便捷为人们沟通交流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几乎和手机一起,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按照各种功能或者用途组成了一个个微信群,每天形影不离的陪伴在身边,度过每一天。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群细分出了工作群,来到一个单位,第一件事就是加微信,进群,每个人都有几十个微信群。相关的不相关的,一言不合就拿微信群说事。搞的人都有了信息接收恐惧症了。
无一例外,大大小小的微信群总会有领导的身影出现,于是群里除了工作任务布置,回复消息,加之一些拍马屁的,还有更加热闹的,晒工作的文字,秀成绩的图片纷至沓来,谁不是希冀领导路过能扫一眼,倘若领导心情好,来个表扬什么的,后来的溜须拍马更是像雪片般霸屏,让人目不暇接。谁又不是怕领导路过没扫一眼,追责,问责,甚至罚款的。
关注微信群久了,发现了一个问题,微信群其实就是一个单位的风向标,貌似领导无论什么时候发布消息,都有人方便回复。无论凌晨半夜,饭前饭后,从来都有人秒会,真的很佩服这些人的精力,和手机的粘性。似乎这样,才为工作注入了一种动力,具有了某种特殊的意义。
记得初到这个学校,那时候人少,老板让每个人申请几个微信号,用各种名字拉入每个班的群,给客户造成一个效益很红火的假象。后来学生慢慢多了点,且有客户一进群就质疑一个班这么多人,能不能顾及到自己的孩子,满足他的要求时,老板如梦方醒,又让所有的人整理微信群,大快朵颐的踢人,规定一个学员一个家长,一个班群除了几个高管,最多两个老师。想来老板也不容易,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有的除了压制就是挑剔。
有时感觉,职场的许多人,就像被微信绑架一样,不得不为它打工。人们不得不随时浏览微信上的信息,尤其有关工作安排或者会议通知的信息。而信息背后的每一个发布者,此刻都化身为了组织,每一条信息都贴上了组织的标签。
许许多多的信息在这里汇聚,像是黄河里漂流的杂物,每一个人每天都会站在河边,一刻不停的注视着它们,从中捕捉极个别有用的东西,拿来它用。倘若在漂流而过的杂物中没有发现其中有用的东西,那就会因失职贻误许多工作。这已经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好长时间我很纳闷,微信几乎取代了工作的所有职责,许多的领导都向属于自己分管或者不属于自己分管的个人发布指令性的信息,原有的制度规矩在这一刻逃的似乎无影无踪,人们变得六神无主,似乎谁都管,可又谁也不管,微信通知的合法性似乎也无足轻重了。只不过发布者在发布微信通知的同时,会亲自或者电话通知他的领导。某种程度上这好像成了领导的一个身份标签,其他人则无福享受了。其他人惶恐于遗漏消息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每个人不得不每天随时浏览这些微信信息,以便从大量的垃圾信息中摘取个别有用的信息,不然错过贻误了工作,谁也不会站出来为你承担责任。
有无数次都是工作群下班后发布了工作指令,或者提前上班,或者定好几点必须做好某事,否则罚款,而我却错过了信息,等爬过所有的回复,及马屁信息后,发现的时候已经逾期了,挨了批,罚了款。
有了微信群,罚款常常来的好无辜。微信群作为通知的一种补充,倒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的界定确实令人不解。
对于微信群的可靠性,老板自己其实是质疑的。所以他要求每个员工通知客户的消息,必须是电话加微信群通知,但却对自己的通知必须只用微信群通知就要见结果。美其名曰:“我只关心结果。”
电话加微信通知的传达性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可偏偏你打的电话,发的私信,管理者看不到,这样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和信任缺失的管理者来说简直是一种轻视。于是乎,领导们又花费心思,定了个事后写记录的监督方法,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场面。
一个人对于别人的质疑,不相信,完全来自于自身的信誉缺失。
出尔反尔,也许是满嘴“诚实守信”的人,最无心的日常。“诚实守信”要求的是别人,而出尔反尔才是真正的自己。
为此深为困惑,几个人合资投了大量的钱开一公司,做一件事,又不能尽心竭力的经营,难道只是为了过一把老板的瘾,或者来自责人,推卸责任的吗?
学校效益不景气,老板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为老师的执行力差,不负责任,甚至素质差,人品有问题等,但从未想过自己的策略是否有问题。这不是做事的诚意,而是人性的悲哀。
其实,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一两个不作为不是什么大事,影响不了什么,除非这一两个不作为的人是关键性人,带头人。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是浅显的道理,可有人就是掩耳盗铃,不愿意面对问题的本质呢?
学校开起来三年了,效益一直没有体色,不死不活的维持着,除了场面盛大以外,别的真的没什么?
三年来已经想不起来定了多少条罚款条目,开了多少场重复的会议,来来往往了多少新面孔,别说留不住学生,没有稳定的教师团队,怎么可能有稳定的客户群呢。张弛有度的客户群,是需要市场去维护,需要老师去加强的。市场部没动力,老师来往频繁,客户该信任谁?有什么亮点吸引客户,是所谓的“服务”吗?如果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吸引,再好的服务都是空中楼阁,无根浮萍。
微信群的管理,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忙碌不堪,无形中拉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心里压力,真的令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