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欢乐颂》火爆,简直到了不看出门和人聊天没有共同语言的地步。大家都想过着曲筱绡般潇洒自由的生活,活成安迪般成功人士的模样,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大多是樊胜美的原型——背负着家庭的重担独自在繁华都市打拼,永远也无法跻身上流社会,亦或是邱莹莹——扔在人群中一抓一大把,在大城市的夹缝中鼓励自己穷开心。
可是我今天的话题却与关雎尔有关,关雎尔小城市工薪阶层出身,虽不是名校毕业,但凭着家里的关系照样进了名企。在这里她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害怕在年终考核时被一起实习的名校同事挤兑掉。毫无疑问,她很刻苦很勤奋,但整个剧追下来除此之外几乎并没有看出她相比同事有什么其他过人之处。换句话说,她对于她所在的公司其实是可有可无的,有了她没了她其实都大同小异,毕竟想挤入那家公司的人那么多。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反驳了:我们谁不是可有可无的?地球离了谁不能转?公司离了谁不能存活?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不开谁,但是一定存在某些人离开了,我们会惋惜,因为很难找出第二个人替代他,他的价值、他存在的意义没有人能够比拟。
毕业后找工作,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人才市场上待价而沽。换句话说,大家都是出来卖的,只是有些人卖的是技能,有些人卖的是创意,有些人卖的是才华,但无一例外大家都想找到出价最高的伯乐雇主;但要寻找人才的公司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希望能够买到性价比最高,且价格最优惠的那个了。同样的价格,他们肯定更倾向于能力最强的那个。
每月上旬各个公司上月的工资应该都陆续发了,看着手机短信或手机银行的转账信息大多数人都会感慨工资怎么这么点,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能够买车买房在大城市扎根立足,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啊。
可是这个数字目前就是我们的价值尺度,干多少活,出多少力,做多少贡献,那么就拿多少酬劳。这是一个明码标价的时代,我们所挣的钱有的时候是一个很公平的衡量我们价值的标杆。
通常赚的钱越多,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就越大,可替代性就越小,苦心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而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着眼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多一项技能,就会多一条路子,多更多的机会,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一个英文流利的销售可以将产品卖给外国人,他的销售渠道就是比不懂英文的销售更多;
一个ppt做得很棒的助理,肯定比ppt做得一塌糊涂拿不上台面的助理升职加薪更有望;
一个学习了管理学知识的部门领导带起团队来肯定比没有学过的同级更出色。
因此多学点东西在职场终归是有用处的,同样的繁琐工作会看到背后所代表的深刻意义,同样的平凡岗位会做出超乎常人的成绩。
调用自己的周身技能,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让自己变得不那么轻易就可以被取代,这才是可以在职场步步为赢的王道!
而像关雎尔那样随时都有可能被替代的人在职场上是非常危险的,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勤奋刻苦努力的人,更不缺比你更优秀更勤奋的人。
职场生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公司因为你勤奋、刻苦,本本分分人品好,认真上下班几乎不犯什么错误,就录取你、留任你;但是如果你入职两三年以上,还是只会按部就班地上下班,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对公司业务的发展方向、机制的完善促进、市场的开拓扩张等各方面没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做不出任何创新型的独一无二的成果出来的话,那么你真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了,因为在老板的心目中,包括你在这个公司的发展基本已经定型了。
你是个好员工,但绝不是那个可以委以重任独当一面的未来管理者的好苗子,你太过平凡、太过普通随时都有可能被招聘的新人所取代,并且成本并不高。
如果你在职场已经多项技能加身,发展态势良好,毕业短短几年就已经升职加薪,可是还想再增加点收入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的话。那么你该考虑一下,除过现有工作赋予你的身份之外,你是否还有第二标签第三标签,这些标签也许现在并不那么突出,也许只是你自己的小爱好,也许是你刚刚起步的副业,但是量变才会引起质变,总有一天它会是你在人才市场上的又一筹码,会为你带来除过工资之外的其他现金流。毕竟如果仅仅指望着那份工资,想要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现实!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你在公司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人吗?如果公司要裁员,你会是第一批就被考虑的对象吗?除了工作之外你还是谁、身上还有哪些标签?这些问题越早考虑,你的职场之路就会越顺畅,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
祝愿我们都可以活得独一无二、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