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自己,往往是为了更好地骗别人。通过骗自己来骗别人,往往能够减轻我们在行骗过程中的负罪感,在受到指责的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撒谎!”虽然我们常常被教育要诚信,但在日常生活里,欺骗自己几乎没办法避免。
1.个体关系中的自欺与欺骗
个体自欺,并进一步对他者实施欺骗,往往是出于各种短期利益或者进化利益的考虑,背后有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在个体关系的种种例子中,我们能轻易地发现自欺与欺骗背后的利益诉求。
(1)两性关系中的自欺与欺骗
两性关系的发生,归根结底是为了繁衍后人。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男人和女人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赢得对方。男人的哪些素质可以吸引女人和他在一起呢?基因、身份、地位、财富。基因能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身份、地位、财富则能保证后代的成长有良好的环境和资源。男性的自欺和欺骗会围绕这些关键因素而发生。
男性往往高估女性对自己的兴趣。也许对方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你就立刻觉得她忘不了你。但这种对自己魅力的错误估计,会让男人更有信心和勇气主动出击。这种对自己魅力的自欺能帮他们抓住真正对自己有意思的女生,进而传播自己的基因。
(2)家庭关系中的自欺与欺骗
对自己基因利益的争夺,不会随着结婚生子而停止,而是会继续贯穿于家庭之中。人类个体并没有统一的利益取向,而是按照基因分成父亲和母亲两部分利益体。父亲和母亲往往有各自立场,逼迫我们接受他们不同的世界观。
例如,父母往往会说对方亲戚的坏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很难保持客观,他们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最客观公正,并进一步欺骗子女,让子女站在自己一边。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父母这一代对子女这一代身上遗传利益的争夺。
孩子在与兄弟姐妹的竞争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无意识之中,也会采用自欺和欺骗的方式赢得父母的爱。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自欺和欺骗行为背后,都涉及遗传和进化的利益。
2.组织中的自欺与欺骗
当个体的自欺与欺骗被放大到了组织、社会、国家甚至国际层面,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有时候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自欺与欺骗在组织中的形成也有其独特方式。
(1)微型组织的自欺欺人
飞机操作中,机长和副机长组成的双人组织,是较为典型的微型组织。调查表明,很多航空事故的发生,都与这种微型组织内部的自欺有关。
案例:1982年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事故
飞机坠毁之前副机长和机长的对话表明,在起飞前副机长已经意识到了风雪天气对飞行可能造成风险,但当他的疑问没有得到机长的正面回应时,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欺骗自己这样起飞是安全的。而机长对自己的飞行经验过度自信,完全没意识到冰雪可能给飞行安全带来问题。
副机长和机长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自欺,形成了机组人员内部的自欺,使得原本对安全的疑虑被压制、打消。这一自欺最终酿成了他们自己和近百名乘客的杀身之祸。
(2)大型组织的自欺欺人
微型组织形成的自欺,在更大的环境中很容易得到监控和纠正。但大型组织出于群体利益形成的自欺则往往难以控制。美国多次出现的航天事故就反映出NASA这个大型高科技专业组织的自欺欺人。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器爆炸事故之后,著名物理学家费曼受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报告。
费曼得出的结论是,NASA作为一个整体在欺骗着美国,这首先是由于组织内部存在着自欺。NASA的太空计划实际上是被赚钱的目的所主导的,在决定重要的设计方案时,并不是以哪个更符合国家利益为最基本的依据,而是以哪个最赚钱、哪个最贵作为原则。NASA内部的安全问题部门出于组织利益掩盖问题而非解决问题,从而协助组织完成自欺。
航天事故的社会影响远远低于航空事故,又没什么机构有权力对NASA这种行业壁垒较强的专业部门进行监管,因此NASA从不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导致了类似原因事故一再发生。
3.国家层面的自欺与欺骗
(1)虚假的历史
历史教科书里的虚假叙述,是典型的国家层面主导的群体自欺。
这种群体自欺,能够帮助人们对自己的群体树立认同感,并形成相应的凝聚力。从国家利益或某些群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对于曾经的受害群体来说,这却是非常伤害感情的做法,并且很容易引发争端。
真实的历史叙述要求我们对过去犯下的罪过做赔偿,并且会因此遭受持续的影响,但是虚假的历史叙事却能够让别人买单。
(2)战争与灾难
在虚假历史叙事的基础上,真相被自欺和欺骗掩埋,国际之间的战争由此发生,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恐慌与灾难。
群体层面出现自欺时,大家都被往同一个方向误导,从而在互动当中坚定彼此的错误观念。在缺乏反面证据时,更是认定己方手握真理。另一方面,自欺会导致过度自信。当一个国家认定自己的实力强于敌手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