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老师,中学语文老师,我小的时候,妈妈问我,长大了想当什么,我想也没想,就回答说,想当科学家。我学习的过程一帆风顺,理科尤其好,不费什么力,就考上了985大学。那时,全国的本科生,如果没记错的话,是68万。那时候,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现在,每年有近千万的考生,几百万的本科生,但根据我教学的感觉,人多了,选拔的难度,其实比我当考生那会,还上升了。学生学得苦啊,老师教得累啊,家长们,心焦啊!
为什么,要冲到这金字塔的上面,对学生的智力、全面的学习能力,家庭的经济条件,所在地域的客观影响,所结缘的老师的素质,等等,都是一个综合性的考核啊。在我心中,这通称“福报”!单纯地追求优质教学资源,大把大把砸钱,只是所须条件中的一部分,孩子灵性不够,毅力恒心不足,生活中有无大的冲击事件,都会影响结果的。但是,能理性看待种种条件的得失,匹配好自身资源的家长孩子,毕竟只是少数。就说教师队伍,组成这个群体的,不还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吗,有素质的高下,有情操的高低,也会遭遇各种诱惑和困惑。应试结果的好坏,单纯归到任何一个部分,都是偏颇的。在我眼中,孩子自身的条件,和家庭教育之份量,要大于学校教育。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坦然地接受高考落败?落败的种子,基本在初三前,就种下了。我不是宿命论者,但也绝不站在对立面上,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难度不小。我对学生怀有仁心,可我也深知,奇迹出现的几率有多小!而我存在的价值,除了责任,还有一半,在于我想创造奇迹。我是一个理性的,不甘服输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