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被誉为古代地理书籍中的十大奇书之一,这本书现在传世版本有18卷,其中记录了约40个国家,550座山,300条水道,因而此书常被古人当作地理百科书。
细看《山海经》,会发现其中很多内容牵涉时间跨度相当大,这表明此书可能并非同时代的人所著。
1、《山海经》与城市选址
从这个角度,再来观察《山海经》,我突然觉得这其中还涉及到古人建城选址的问题。
【山海经】
古代城市的选址,离不开五个要素:
1、城市附近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支撑起城市居民的生活;
2、城市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
3、城市附近要足够安全,不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或者野兽袭击;
4、城市附近交通要发达,能够方便不同城市间相互往来;
5、城市附近气候环境适宜人类居住。
从这五个要素出发,我们翻开山海经。
《山海经·山经·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山海经地图】
招摇山是《山海经》第一山,它就是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介绍招摇山的时候,着重介绍了地理位置、物产资源、生物和水系,从山海经的描述中,不难发现这座山的物产、水系都很丰富,在它附近靠近水道的地方选择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修建城市,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猫儿山】
2、什么样的地方不适合建城
了解了什么地方适合建城,同样的,肯定有不适合建城的地方。
城市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一定规模的人聚居在一起,从而依靠大家所擅长的不同领域的知识,打造出一个在该地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正因为承担着这种种重任,这座城市从修建之初,就要考虑到规避风险的问题。
比如修建在河流下游,雨季的时候容易遭受洪涝灾害;修建在山中,交通又很不方便……
《山海经·南山经》还记载了一种让古人很不喜欢的建城地址: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作者在结尾介绍,这座猨翼山不适合人类住,上面有很多会给人类造成威胁的动物不说,还没多少适合大家吃的东西,咱们不要来这里。
【寻找聚居地】
这种朴素的记录方式,反映出人类文明早期,改造自然能力较弱时,那种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山海经》的作者,表达出了古人眼中,我们人类是从属于自然的,只有我们顺应自然,才能更加安全的生存下去。
这种思想,也随着后世古人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产生了新的变化。
3、城市的类别
落实到城市选址问题上,便是古人不再拘泥于某种地理环境,而是在某块区域特殊自然环境下,建造相应的城市。
这种城市分类的标准很多,我简单归纳为:工业型城市、旅游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军事型城市、居住型城市五大类。
【山海经】
如何理解这五大类,我们可以以长安城和函谷关为例。
函谷关是秦王朝的一道屏障,它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可谓是天然的关卡。
函谷关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在冷兵器时代特殊的军事要塞地位,不过也正因为这种险峻,导致它并不适合普通人大规模聚居,所以这能算作军事型城市。
古代的烽堡和军镇,也是类似的存在,它们从修建之初,便是带着防御敌人的目的,所以其功能上,也更加偏向于军事化。
长安城,兼具旅游和居住两种功能,一方面它是几朝古都,文化价值非常巨大,另一方面长安城附近丰富的水系,为古人大规模定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资料:【1】《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