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对未知的自己又多了一份了解,羞愧、后悔之后更多的是激动与兴奋,似乎找到了心底的那扇门,用非暴力沟通的钥匙开启了新的征程。
我曾给自己加了很多标签:直言,真诚,善良,助人,用说话不经大脑标榜真诚,用说教标榜助人,偶尔还会无意间对无辜的人进行道德评判和比较,各种“不得不”、“你让我”、“应该”……无形间成为了“施暴者”,而全然不知。
非暴力沟通追求的乐于互助,也是我的人生选择,摘取文章中鲁思·贝本梅尔唱片集中的《获赠》:
“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非暴力沟通以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要素为主线,表达自己,倾听他人,有意识的使用语言,培育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爱,使人乐于互助。把帮助别人看做是满足自己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并由衷的喜悦。
首先要清楚地表达观察的结果,区分观察与评论。针对一个语句,是观察还是评论比较容易判断出来,但回想日常的沟通中,充斥着评论的语言,“你总是很忙”,“他从不出现”,“你很少配合我”,“他经常过来”,把预测、评论当作事实,缺乏依据,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他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地回应。能够心平气和地描述出我们观察的结果,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更有意识地使用观察的语言。
第二步是体会和表达感受。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多是表达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而忽略了倾听自己的内心。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增强同理心,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参考书中提到的表达感受的词语,准确表达出细腻的情绪,区分开感受和想法(想法多是参杂了评论,而不是单纯的自我感受),让自己逐渐成熟,正如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说“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第三步说出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而不能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把需求表达出来,“我(感到)……因为我……”,需要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行为,如: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不能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四步提出具体的请求。明确谈话的目的,将希望得到的反馈说清楚,可以是他人的理解,如实的反馈,采取某种行动等;提出具体的请求,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了解自己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请求对方给予具体的反馈;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了解他的反应,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最重要的,是区分请求和命令,当我们的请求没得到满足时,如果批评和指责,就是命令,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无意强人所难,在对方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说“是”,这就是请求。
四要素不仅可以表达自己,还可以用于倾听他人。首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条件,不要急于提建议、安慰、表达态度和感受。用心体会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主动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使用疑问句给予他人反馈。如果我们的意图被误解,将这些话当作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在沟通中,对方变得轻松,或停止谈话,说明他已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当我们自己痛苦地无法倾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者大声地提出请求,或者换一个环境。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是爱自己。当我们表现不完美时,许多人陷入自我憎恨中,但失误是引导我们成长的,我们的改变要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羞愧或内疚,如,应该,必须,不得不等,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包容两个不同的我,一个是对某种行为后悔的我,一个是采取行为的我。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深入理解动机,服务于生命,出于对生命的爱,让生活和谐并充满欢乐。
非暴力沟通是基本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升级,它的关键是通过倾听,同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创造一个好的沟通环境,由衷的给予,让爱在彼此之间流动。记住每个人95 %的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不用我们去评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