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
2、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
3、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4、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
5、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6、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7、我并不将他的话视为攻击,而当作来自人类同胞的礼物。
8、在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9、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10、人类的灭亡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
11、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12、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13、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14、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
15、我们一旦想为自己辩解或者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
16、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17、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18、我们不喜欢请教他们,那就像和一堆机器说话。
19、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20、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21、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22、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23、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的痛苦!
24、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但无需责备自己。
25、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26、我们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27、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于别人来说,就更难了。我们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28、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候可能是两回事。
29、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意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30、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提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31、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职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32、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33、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34、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如何倾听他人呢?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35、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
36、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职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者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变低了。
37、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职责看做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38、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
39、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第一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二大声提出请求,第三换一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