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英语匠Harris,通过英语专八、上海高口,以下我是对听力心得,自身经历+干货,让你对听力不一样的认识。
你以为的走在马路上、坐在地铁上泛泛而听就能提高英语听力?
听力不是靠听,而是靠练与总结!听力突破需要高强度训练。
正确的听力时间分配:99%的精听训练,1%的泛听训练
一
大家好,我是Harris。我出生在湖南一个温泉小镇,信息闭塞,那时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我是到初一才开始接触英语。我的英语启蒙老师非常年轻漂亮,当时是学校最年轻的老师,而且写得一手好的汉字。我除了每天认真听她的英语课,还每天模仿她的字,每天在本子上涂涂写写,练书法。可以说,现在我的书写、对英语的喜爱,都是源自她。
后来上初二初三,我转到到我我们市当时最好的初中学校(市三中),我的英语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英语自然是我学习的重点,不敢偷懒。所以我初中以来一直英语是强项,也拿过班上最高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越是有好的反馈,学习就越有信心,就越能学得好。所以,高考完让我没想太多就选择了英语专业。所以回想起来:
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启蒙,甚至可以影响一生。
二
到了大学,我发现英语学习遇到了瓶颈。整个初高中,就像孩子依赖父母一样,我的英语学习高度依赖老师的上课灌输、训练,而且初高中管理严格,有固定的作业量,并且有高考这座大山压着我们前进。而到了大学,课程就有点水了,没有高考这道坎,老师不会有那么严苛的要求,更多是提供一些指导,学习更多的靠自己。
在我感觉大学的基础课程帮助有限,我开始寻求额外的一些训练。我得到了我的口译老师陈老师的一些指导,参加了她组织的口译学社。后来也参加了一些校内的翻译活动,还参加重庆的口译比赛。虽然那次口译比赛,没晋级下一轮全国比赛,但期间的听力训练,让我受益匪浅。
这种训练方法叫做“听口训练”,是口译员的日常训练法之一。要把听到的几句或一段英文,边听边速记加工,暂停后进行英文复述或者中文翻译。这对听力要求特别高,要听懂所有细节并进行速记。第一步是扫清听力障碍,先不考虑翻译。听到的整段较长的英文内容,在暂停后复述,这不仅考验听力,也考验口头表达。
我记得那时候,最变态的就是听语速飞快的《科学美国人60秒》,听完整个人都不好了。然后还有什么影子练习法啊,听力笔记速写符号之类,目的是训练反应、逻辑思维、手与脑的结合等。
通过这一系列训练,我们觉得我有必要去参加一次口译证书考试检验自己,于是我报名了《上海高级口译》考试。当时很多人觉得先报中级,比较保险。我觉得我有信心挑战难度。后来我去西安考点参加笔试,我其实没有做过一套完整真题,我只是报名前了解了基本题型。但那时候我信心比较足,因为毕竟自己一直在训练各种听力、口译、翻译。
考试时发现没那么简单:超三小时的题量,听力节奏非常快,而且要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手速有些跟不上。我只能临场打鸡血,疯狂地写。当时考完我当时发的qq动态是这样的:
整场考试比较满意的就是,我听力题做得很顺利。听力前会发一张空白的纸,给我们做速写笔记(各种逻辑符号、速写符号,一般只有自己看得懂)。得益于听力速写训练,我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听力题。
后来结果出来了,分数不高,好在通过了。
那一段时期,是我英语听力最巅峰的时期。我在听任何一段材料的时候,都是高度集中注意力,每说一句话都是在判断篇章结构,对听的内容归类、归纳,处理各种逻辑关系,而且还要预判下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你不这样做,你的听力笔记就会一团糟,不对信息进行处理(归纳与逻辑),自己最后也看不懂。虽然这样特别烧脑,但效果显著。
随后不久,进行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也顺利通过。
总结起来,我英语的快速进步,是从听力训练开始的。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口译老师陈老师。
因此,我发现:对听到的信息进行高强度处理,并且手脑结合,对应付各类考试的听力题都非常好用。我在做英语考试听力题时,都会用到“信息处理+速记”的方法来帮助做题,屡试不爽。
因为我们的大脑必需像机器一样高速运转,除了需要听内容,还能够分离一部分脑子来分析处理内容,这会强迫你的脑子对听到的细节格外敏感。
人的大脑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英语听后就忘,反应迟钝?大部分原因是没有让脑子“高速运转起来”,总结起来:
1.没有预热词汇。对可能听到的词汇提前预备,不至于听到的瞬间反应迟钝或者干脆反应不过来
2.没有加工处理信息。单词都听得懂,听不懂句子;听得懂句子,听不懂篇章。其实,就是没去归纳、分析逻辑。研究表明,没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最容易被忘记。有用的、有逻辑的信息更容易记住。
3.没有预判信息。下一句可能说到什么?一般说完一件事的重要性,会说它的应用;说完优势会说劣势;说完理论,会举例或者引用。
4.没有速记习惯。不要太依赖记忆,让笔记来给大脑减负吧。
三
小有心得之后,我以为自己能无往不胜。但是,“学海无涯”这四个字,又分分钟教我做人。
大学毕业后,我发现自己听那种模糊、弱化的生活对话,非常吃力。关键字都没问题,但细节把握不住。比如听不到一些have, them, of, in, is, are等词汇。
后来才发现,大学做的口译训练,大部分听力都是商务、政治、新闻、演讲类听力,虽然语速也快,但吐字清晰。但是一些老外的日常对话里,各种发音现象(连读弱读等),让人很头疼。(具体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harrisfun)
所以,我又上网研究发音现象,听一些发音规律的课程。我才发现,这个规律太重要了。并不是反复听多少遍的问题,而是要掌握规律。掌握了规律就可以一通百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听力明显进步了,信心也重新建立。然后,口语输出我也尝试模仿运用这些发音技巧,让自己的语音听起来更加地道,逼格上去了,偶尔还能装逼一把。
虽然现在我依然有听不懂的,但我一点也不慌。对于自己不熟悉领域,或者词汇储备没到那儿,听不懂也正常。学无止境嘛!
以上就是一位英语专业的听力的打磨之路,从大学到职场,从少年到大叔。走了不少弯路,也还算幸运。
四
如果以上你直接拉过,请看完以下两点发自肺腑的心得:
1.一个好的导师非常重要。说不定,你走过的大部分学习误区,都可以避免。
2.科学的努力,远比埋头苦干有用。鸡汤可以每天一小杯,但更要相信科学的方法!凡是只强调努力却不教方法的老师,都是垃圾。
希望我的经历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