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铸客缶
【类别】铜器、青铜器【年代】战国【文物原属】战国后期盛酒器。战国楚幽王墓陪葬品。【文物现状】楚幽王墓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征集:一伍陸壹}柒柒O【肆叁伍叁】【简介】通高:46.9cm,宽:46cm,口径:18.4cm,重:16.22kg。缶小口,短颈,大腹,肩部铸有四环,圈足。器口外有刻划铭文9字:“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记外方冶铸匠人(铸客)为王后六室作此缶。【相关资料】缶是一种盛酒的器物。《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把这一点讲得很清楚。缶流行于战国时期。早期的缶体形接近滚圆,圈足低矮,没有伸起的颈部,小口加盖,盖上有四个可以却置的环钮,腹壁前后有一对穿鼻,左右两侧各有提链一套。春秋末期,缶的形态与早期的基本相同,但代替提链的是兽首耳,出现了伸起的颈部,表现出“壶”形的趋势。战国晚期,多为“壶”形化的圆缶,盖均有钮,腹也都有鼻。穿鼻的有无很重要,要把缶、壶区别开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有无穿鼻。缶在地区均有出土,但楚、蔡、曾国墓中出土更为普遍。
齐萦姬盤编辑词条【名称】齐萦姬盘
【类别】铜器、青铜器【年代】春秋盛水、承水器【文物原属】春秋后期【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齐萦姬盘,春秋后期青铜器,通高15cm,宽55.5cm,重11.39kg。盘侈口,浅腹,圈足外撇。双附耳起于腹部,耳之上边缘处各饰一对伏牺。盘外壁以一蟠螭纹为主体纹饰。铭文齐萦姬盘内底有铭文4行23字:齐萦姬盘铭文齐萦姬之,作宝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大意是记齐国萦姬的侄女(“之”在古文献中指侄女)做宝盘,祈望万年长寿无疆,了孙后代宝用此盘祭享。
伯牙弹琴镜编辑词条【名称】伯牙弹琴镜又称为 唐真子飞霜镜
【类别】 铜器、青铜器【年代】 唐代【文物原属】 唐代铜镜【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简介文物面径21.5cm。镜八出葵花形,圆钮。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右侧一凤,栖于石上,凤上方饰6瓣花两枝。外区为铭文带一周:“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镜铭之意为夸赞铜镜铸制精美,同时表白了真挚的爱情。首句“凤凰双镜”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这种铜镜在当时应该是两两成对的。此种图像的铜镜均称“真子飞霜”镜,多出土于江苏省。除上述类型外,还有钮上饰“真子飞霜”铭文者,有龟钮者及镜作方形而饰“侯谨之”铭文者。相关资料古代铜镜。形制有菱花、葵花形两种。这种镜的构图不同,有的在镜纽一侧竹林旁,端坐一人,置琴于膝,前有几案,上有什物。另一侧树下凤鸟起舞。纽下有荷池,长出一枝荷叶,上有一龟,龟与莲叶形成纽与纽座。上方云山半月。云下田格中铭“真子飞霜”四字。有的上方无铭文,作祥云托月,飞鹤翱翔。真子飞霜镜是唐镜中多见的题材之一,曾见于不少著录。日本学者多称为“伯牙弹琴镜”。从真子飞霜镜表现的祥云、飞鹤、仙人等纹样看,描绘的内容,当是在民间流传较广的传说故事。
战国嵌松绿石金属丝牺尊编辑词条【器物名称】战国嵌松绿石金属丝牺尊
【材质类别】金属器、青铜器【制作年代】战国中期【文物原属】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型规格】高28.5公分,长39.7公分,重5.21公斤。 简介嵌松绿石金属丝牺尊源起于商代的镶嵌工艺,至东周大盛,各类金属材质与松绿石的综合运用,搭配多式多样的器形变化,构成青铜艺术的另一高潮。这件宝物属战国中期,牺尊高28.5厘米,重5.21公斤,背部有盖,可以打开合上;口部有流孔,可以把酒倒出来。牺尊的粗脖子上镶了一圈金环带,眉眼嵌有松绿石和孔雀石,通体装饰有斜角云纹,还有金银镶嵌。牺尊的体形圆浑、细致而生动,有如一尊神兽。据记载,战国时期用松绿石等镶嵌在青铜器表面作装饰的手法较常见,为的是使青铜器看上去更华丽,据说这种镶嵌的文物今天也有留存,但像牺尊这样造型精美的动物形酒尊,传世极为少见。器物功用嵌松绿石、孔雀石、金属丝牺尊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牺尊就是牺牛造型的酒器。古代盛酒的礼器一共有六尊:牺尊、象尊、箸尊、壶尊、大尊和山尊。 青铜器注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战国铸客盉编辑词条【名称】战国铸客盉
【类别】铜器、青铜器 【年代】战国【文物原属】战国时期盛酒器【文物现状】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通高:21.9cm,重:3.52kg。盉圆体,鼓腹,有流,流作兽首形,三铁铸短足,有盖,有梁,梁两端饰兽首,梁与盖之间以二铁环相连。盖、腹上部饰细羽状纹。盖外侧、器口旁各有刻划对铭1行7字:铸客为集为之。铭文大意:外方冶铸匠人为供王之饮食酒馔的机构做此盉。
商田告方鼎编辑词条【名称】 商田告方鼎
【类别】 铜器、青铜器【年代】 商代后期【文物原属】 商代晚期青铜器【文物现状】 陕西宝鸡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 通高15.6cm,宽15cm,重1.68kg鼎长方体,方口唇,双立耳,直壁,四柱足。有盖,盖扁平,上有一环形钮。口下饰兽面纹,腹上有三排乳钉纹,排列成“凹”形,足饰三角云纹。盖与器有对铭,各2行6字:田告作母辛尊。铭文记田告为其母辛做祭器。
商亚矣簋编辑词条【名称】:商亚矣簋
【类别】:铜器、青铜器 【年代】:商代【文物原属】:商代晚期盛食器【文物现状】:现藏上海博物馆【简介】:高11.7厘米,口径16.9厘米。侈口束颈,鼓腹圈足,兽首鋬有珥。颈饰一周目雷纹,浮雕兽首,腹饰乳丁雷纹,圈足饰兽体目纹,器内底铭文“亚矣”二字。
西周宗周钟编辑词条【名称】:西周宗周钟
【类别】:铜器、青铜器【年代】:西周【文物原属】:【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商代钟形乐器大多数是口部朝上,钟体用长柄支起后再敲奏;西周开始,渐渐改为钟口朝下,钟柄加环悬挂而奏,成为惯见的「甬钟」形式。宗周钟便是甬钟的代表。宗周钟外形上最大的特征,是钟身两面共装饰36枚高突的长形乳丁纹,极尽华丽醒目。此钟音质浑厚宏亮,有宗庙庄严气概。 宗周钟的铭文自钟身正中起读,接着左下角,再转至背面右下角,全篇约123字,是商、周单件钟铭最长者。铭中因为有一个人名「」,可与周厉王的名字「胡」音相通,故得定为周厉王之器;铭文大意为:厉王时有南方的濮国,大胆来犯周土,厉王便效法他的祖先文王、武王,努力巩固疆土,挥军攻敌,直追到濮国都城,濮君只好派使者来迎,表示臣服。同时,南方及东方的26个邦国代表,也随同朝见。厉王感激天帝及百神保佑,特作此「宗周宝钟」,并祈求先王们降赐子孙福寿,安保四方太平。 西周晚期 宗周钟高65.6公分,舞纵23.1公分,横30公分,两于相距26.2公分,两铣相距35.2公分,重34.900公斤 鼓上饰首纹篆间饰两头兽纹。舞上饰窃曲纹甬上饰夔纹。纪录厉王亲征南国,令南夷、东夷凡二十六邦来朝臣服,「有成亡竞」,功烈彪炳,厉王遂铸钟铭记此事,并以祀上帝百神与祖考先王,祈求降福长寿,永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