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受到无数创业者的追捧。
互联网大佬们极力吹捧,草根创业者也像打了鸡血似的狂热追随。
一时间,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创业者,开口必谈互联网思维,仿佛不提互联网思维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创业的。
互联网思维是伴随互联网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思维和商业理念,它的理论根基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便利性、社交性和低成本。
由于信息可以瞬间触及到消费者,并且这种传播几乎不需要成本,对于商业模式的设计者来说,就有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间,可以凭借让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匪夷所思的方式,用无限低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典型的套路就是免费。
请注意,这里所提到的信息,不仅仅指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还有可能是一款产品的信息(比如小米手机发布),或者一个有意思的app应用(比如美图秀秀),或者一个视频等等。
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有些人更是将这一理论进行深化和升级,滴滴和快滴两个打车软件起了个“坏”头,不仅仅搞免费,而且还倒贴,一下子让世界为之哗然。
歪果仁(外国人)更是看傻了眼,中国互联网的水太深,实在看不懂。
这一招随后被广泛应用在了app推广上面,众多app纷纷效仿,怪招频出,由此也催生了一个夹缝市场——街推。
再后来,互联网金融领域也纷纷开启了“倒贴”模式,这一招不仅仅是推广的需要了,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实力”的象征,成了一种“面子”。有钱当然要贴,没钱借钱也要贴,觉得不倒贴会被人看不起。
再再后来,出现了倒贴模式的升级版——红包。
于是中国互联网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红包满天飞。
红包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推广了,个人之间、群成员之间也都在互相发着红包。
红包,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场全民运动。
可是,在热闹的外表下,理性的人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打了鸡血似的狂热能否持续?
倒贴推广出去的app有多少成了忠实用户?花大把钞票拉来的看客,有多少人最终选择了你的理财平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本质只是一种营销思维,可是在执行的时候,很多人夸大了它的威力,甚至把它臆想成了产品思维,甚至整个商业思维。
当繁华落尽,我们恍然发现,世界还是原来那个世界,只不过有人吹了一个很大的五彩缤纷的肥皂泡,而我们误以为世界由此而变得多彩了而已。
什么是商业?
商业的本质是买卖。
而买卖的核心是价值。
营销做的再好,宣传做的再多,文案写的再牛,如果产品不给力,等风吹过,非但没有借风起势,反而落下了满脸灰尘。
概念可以玩,但不要迷信了,有时候玩嗨了,自己都被自己骗了。
作为听者来说,更要关注的是概念背后的价值,到底几斤几两?
不要夸大了互联网思维,它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而且这种策略的效果越来越低。
是营销策略,就有生命周期,概念性的东西向来都是这样,来的快,去的时候也不含糊。
在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是质量,是价值,是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