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小栗旬出演人间失格,周围的小姐妹们纷纷花痴的开始读《人间失格》,当然其中也包括我,对于这本书,真的是丧得不要不要的了,除“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外,最喜欢的便是“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不会有悲痛袭来”,看我这句话中就有关键词——最喜欢。
世界千姿,人间百态。对我们有吸引力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见钟情的人和事物看起来也是那么的罗曼蒂克,不枉世间的故事描绘得那么美好,但真实的世间事都是那么美好吗?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一定,但绝大多数都不是。
猛烈的欢喜,就像杰伦唱的龙卷风:来得太快也走得太快。怕是风沙的回忆外便没留下什么痕迹吧,就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你来的,又轻轻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或者也是兵法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是你我的人间事,不是战场的分秒必争的输赢,而是长长久久的依托。
前期电视剧有句台词大致意思是这样:不求爱得轰轰烈烈,只求爱得长长久久,一日比一日多爱一些便足矣。在鄙人愚见,这才是最高明的做法和想法。人生没有最好,他不是一个有容积的容器 ,有限额,每一个人的人生,自己说了不算,更何况别人呢?话题扯远了,今天我只想表达的是避开猛烈的欢喜,就人和事来讲。
先说说我们最喜欢谈论的人吧,对一个人猛烈的欢喜,最好谈论的是爱情,猛烈的欢喜就是我们所谓的一见钟情吧。许多的一见钟情最后不欢而散的原因,都说败给了岁月,败给了生活琐事,我们都是人,不是神,都要吃喝拉撒,都有自己生活习惯和性格爱好,世间没有完完全全相同的两个人,并且也极少数人对自己十分满意,试问对自己都不是很满意的人,这种期望怎么就给了别人,而且一来就猛烈欢喜了,到后期又开始抱怨不如以前,没看出来怎样怎样的。还有就是人事,读书的时候,想得到老师的青睐,上班了想得到老板的青睐,可往往走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一开始看似很不错的人,其实很普通,而那普普通通的人却大放异彩,这不是前者不如后者,而是一开始对于前者的期望便高于后者,当前者做得稍逊之前的作为便会被质疑能力,这就是期望值和目标值的值域问题:假设二者目标值相同,期望值高的,值域就小,而期望值低的,值域就大些,值域越大,我们就越觉得有成就,幸福感就要浓烈一些。但这并不是一开始要我们碌碌无为,而是要我们在做人时,低调一些,慢慢沉淀前行,像一阵清风徐来,缓缓的扰动波心,泛起丝丝涟漪,长久的,日益增长的浸入心脾。
请避开猛烈的欢喜,若实在欢喜不能自持,在能压制住自己情感的时候,才用购物三思法:一件你很喜欢的东西,当初见时多巴胺会刺激你猛烈的喜欢,恨不得立即拥有,但是当你稍思考半个小时,这份喜欢会减少至少三分之一,再过半天时间,喜欢又会降到二分之一,一天以后,就是可能还有点喜欢。当然购物三思法只适用于非限量用品,如果无任何后顾考虑,此法也可不用。
以上只是胡言乱语,能够理想化的理智,然而人之所以是人,那是因为不够理智,为七情六欲所困,特别是爱情这回事更是如此,猛烈的喜欢就喜欢吧,受伤就受伤吧,人世几十年不过而而,总归要体验才精彩,随心而动,凭心出发,不受制于任何外界因素,真正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