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的某种东西的状态,就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就是具有可能性的状态。@三岛由纪夫
年轻的时候正是想要的很多,但是拥有的很少的阶段。
这种强烈的不平衡正是年轻动力的来源,也是我们最大的烦恼来源,尤其是临近婚姻和30岁,金钱的焦虑与日俱增。
毕业后,边工作适应社会,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何才能避免金钱的焦虑,同时获得不错的品质生活?
可以从三个财富引擎入手:
1、职业收入
2、投资理财
3、个人品牌
之前我们聊了「职业收入」,今天聊「投资理财」
这个话题之前有写过我的理财笔记,把我对于投资理财的理解都讲完了,感兴趣可以看下之前的文章:我的理财笔记
那篇文章写了有10个多月了,我也按照我说的坚持了10个多月,有哪些新的理解呢?
别去挣钱,也别攒钱,去提升认知,钱是认知的副产品。
查理芒格说:要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要想获取更多钱,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对个人而言,钱应该尽量投入到能使个人持续增值的领域,比如学习一门稀缺本领、结交一位重要的友人等等。
钱作为工具,最有杠杆效应的使用方式是花钱买时间,因为时间是唯一不可再生、不可增长、绝对公平的资源,能用钱买到,简直是赚大了。
买股票还是买公司?
在股市也交易了快2年的时间了,一直没有去研究k线,因为我很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赚钱能力,而不是一头扎在股市里面,那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所以技术流肯定不适合我,那只能选择价值投资,但是一直都不是很理解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自然也没法操作。
直到看了「超级数字力」的一篇文章和罗辑思维的的解读,才想通了其中的逻辑:
证券是公司的价值体现,价格是市场对企业未来的价值预期,而股市只是交易的工具。我们并不是要在价格上下波动中赚钱,而是买这家公司,与这家公司一起成长,享受增长红利。
所以我的买股逻辑变成:
发现优秀的企业,等待合适或者非常被低估的价格,然后长期持有。
做到极致就是像段永平一样,在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将网易由0.8美元坚持到100美元。他说:
巴菲特投资股票最简单的原则是,当你买一支股票的时候,其实你是在买它的生意、买它的企业,所以你一定要搞懂你所投资的东西。
专注自己的能力圈 by 张辉
别管哪只股票红的发烫,只要不符合你的投资理念,就别去碰,这个不是你应该赚的钱。只要把你符合自己理念的股票研究好,把握好机会,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预期。
说得再极致一些,你这一辈子,只要能把一个所谓的板块,比如银行板块、能源板块或者消费板块研究清楚,能理解其内在规律,财务自由就不是难事。
你不需要知道天下事,你只要把你能力圈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建立自己的投资哲学与系统 by 张辉
千万记得,当你把投资股票看成获取人生财务自由的重要手段。那么你需要赢得是在至少30年的区间内,系统性的,连续的,战略性的胜利。
而不是星星点点,无法持续的盈利。要想获得这种可以预期的稳定性,除非建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系统,并且一直坚持和完善它。
我的践行
1、观察优质企业,做股票跟踪记录
很早就知道,我们的记忆是不牢靠的,往往夹杂很多主观的个人情绪,靠记忆去判断和决策也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前面说过,要通过发现优质的公司的逻辑去做股票,那怎么发现优质的公司呢?
不管是研究商业模式,学习读懂财务报表;还是通过阅读经典的投资书籍,学习前人总结的优秀理念;还是李笑来的GAFATA理论,买有用前沿科技的技术和人才的公司;还是自己就在用的好产品的公司,如:Apple和Google。
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但如果想要快速从中总结出正确的经验,就一定要记录下来,可以回溯追踪沉淀,不断变得越来越好。
2、每月进行投入和收益统计,追求年化复合收益率
耐心是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所以思考和追求结果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长期的眼光去看待。
所以我进行细致的月度的投入和收益统计,并且永远都计算年化复合收益率,追求10年甚至20年的复合收益率。
我必须确保买到的是在长期至少获得15%复合年化收益率的股票。——巴菲特
尾巴
因为懒,所以到现在看完经典的投资类书籍还很少。
不过好处是在看那些经典投资理论书籍之前,构建了一个还不错的框架,而且也有一些交易经验和思考,知道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急需补充的,可以更有目的性的看这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