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天色已黑,而教学楼三楼还有灯光。走上三楼,一阵嘈杂声从办公室内传来,五六位老师站的、坐的、批改作业的,在争论着什么。
“气死我了!我们班的小农场菜刚卖给学生,现在评比不公平!”
“我们班也是,还搞了分层种植,青菜刚收掉,药芹才冒上来一点点,怎么和别的班比呀!”
“六(2)班太沾光了!星期天家长刚栽的青菜,成排成行的,我们纯天然的,不好比。”
分管的张校长在解释着:“任何一项评比总有个时间,评比通知上周都已经发了,你们没好好整理小农场!”
“不能为评比而评比!小农场目的是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不去人为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小王老师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我们班菜地里前些天发现菜发黄,我从家里带来肥料,这些天刚刚转绿。这次评比得三等奖,不公平!”彭老师边改作业边气呼呼地鸣不平。
这时在一边的老大姐周老师说:“校园的小农场不比菜长得怎样,关键看怎么长的。比如施肥,我不赞成用化肥,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些鸡粪。”
张校长接过话茬:“小农场是门课程,老师要带着学生去管和理。管的是蔬菜怎么生长,给予必要的帮助,如浇水、施肥、治虫等,这需要孩子们的细致观察与正确判断;理的是蔬菜如何长得好,比如青菜萝卜要长得好就要移栽,要让小农场的疏密合理,布局美观,这需要老师或者家长带领孩子们去测算,去劳作。”
“讲得好!”我也插话了,“评比的结果我看了,但没下结论,张校长和我还要连续进行几次评比。其实开辟幸福农场,我们是奔着‘幸福’去的,要让孩子们在校园的生活‘好玩儿’些。小农场种植与管理是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实施应该基于孩子们的生活,课程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校园内多一个快乐实践的平台,多一份好玩儿的幸福童年记忆。”
“评比结果无所谓,校长说的‘好玩儿’才重要!”二楼上来的彭主任笑着说……
好玩儿?校园生活?我们追求的是这样的学校文化?
回顾塘小学校文化梳理历程,我陷入思考……
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刻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充分唤起校园中每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时时刻刻关注并影响校园中的所有人。为此,“活力校园,幸福师生”的办学理念应运而生,旨在让全校师生在生活工作学习充满蓬勃的活力,在思想行动上表现出主动性。
我们定义的“活力校园”是以学生和教师为双主体的、和谐共存的系统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有机整体。它尊重师生的生命主体,创设和谐愉悦、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顺应和开发师生个体生命潜能,激发师生生命活力,发展师生才艺特长,从而使之主动、活泼、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幸福师生”追求的是让每一位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和谐、人格充盈完美,让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进而让全体师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幸福。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着很多“好玩儿”的事,很多的兴趣爱好也多是从“好玩儿”开始。“好玩儿”的事总让人充满活力,回忆起来充满幸福的感觉。于是“好玩儿”似乎与我们的办学理念一致起来了!
反观我们的小学校园,有多少孩子们“好玩儿”的地方呢?好玩儿的课程吗?好玩儿的教师?好玩儿的活动?好玩儿的课堂?
近些年,我们尝试做了些“好玩儿”的事:跳蚤市场、校园脱口秀、幸福梦想秀、幸福超市、儿童哲学阅读、幸福爱心假日社、幸福农场……
要让校园真正“好玩儿”起来,在我看来,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儿”,“玩儿”出乐趣,“玩儿”出兴致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