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一个村庄的村风民风对一个村庄的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我们要认清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和谐村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性及当下乡村振兴工作的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必须形成全村一盘棋、统一谋划、统一推进、统一执行、统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歪风邪气斗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村规民约,深刻改变村风。“党风廉政建设,要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做起,党员干部首先要从村两委干部做起。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
农村各种不良社会风气,有其历史性、地域性,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不是一日形成的,根本好转也不是一日之功,这是一场破旧立新、触及灵魂的思想大洗礼,是一项长期复杂、紧迫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久久为功。
一是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移风易俗的关键是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观念,自觉认同和践行新的行为规范。要创新宣传手段,以乡风文明一条街、橱窗、阅报栏、展板、道德讲堂、村广播室和善行义举榜等为主阵地,以农村群众大会、庙会、赶集、文化活动和红白喜事为契机,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禁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树文明时尚、喜事新办的理念”“禁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树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理念”“禁封建迷信打牌赌博,树崇尚科学、健康高雅的理念”的“三禁三树”主题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对红白喜事范畴、办席标准、规模、人情大小予以上限控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尚德向善、厚养薄葬等优良传统和文明新风,开展民风家风建设,以村为单位,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挖掘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宣传推广一批优秀的家风家训典型,培育形成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和厚道家风。通过讲家风故事、写家风晒家训等形式,使家风家训成为每个家庭成员崇尚的价值理念。
二是开展道德评议普及活动。典型示范在新民风建设中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示范效应和教化效应。通过教育引导、治理整顿、管理规范等措施,注重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挖掘、培育和宣传,促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道德风尚。积极动员和组织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德高望重的人,成立村级道德评议会,选出会长,制定章程和工作职责;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村“善行义举榜”,将评选出来的各类先进人物进行张榜公布,弘扬正能量。
三是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既要完善公共服务,也要加强专项整治。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将卫生保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开展以“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和“改房、改厕、改圈、改灶”为主要内容的“四清四改”活动,在群众居住集中区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要下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新民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村“志愿服务队”,动员农村热心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开展“一帮一”“互助幸福院”“爱老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农村形成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每年组织表彰一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专题培训。
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向上的文化,在改善农村风气、教化群众上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将村上政治强、威望高、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退伍复转军人、老教师动员组织起来,组建乡贤文化队伍;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五一、国庆、中秋和重阳等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将最先进的文化送到农村田间地头;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书法、绘画等民间工艺项目,充分发挥村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六是建章立制凝聚工作合力。新民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构建全社会“齐关心、共参与”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把新民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出实效。建立健全新民风建设齐抓共管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效夯实农村新民风建设基础。各级各部门必须协作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发动群众参与,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各级团委、妇联也要发挥组织体系健全、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